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博雯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midjourney
这个春招,遇见AI面试的人越来越多。
当身着正装的虚拟人出现在屏幕上时,每一个正坐的求职者都感受到了某种惶恐。
先是岗位的介绍,然后开始读预先设定好的问题。形象、神态、声音,以及那无论如何仍不够像人的交互,总有一点在提醒,这是一个AI。
最直接的流程是,求职者们点入企业发来的小程序或链接,打开摄像头,与一位机器人面试官进行几十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的机械问答,这场面试就已经结束。
而究其本质,这是一种基于语义、表情、声音等多个领域的识别算法,对面试者表现进行综合评估的系统。
从2019年前后开始萌芽、增长,到大模型时代加速、成熟,AI面试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无数行业和岗位。
吉利、中兴通讯、万达、顺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或为了降本增效,或为了统一招聘标准,或是为了给品牌形象附上一层“高科技感”。
而对于碰上AI面试的求职者们,在见招拆招,分享攻略的同时,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讨好”AI面试官的邪门办法:眼神要直视镜头、不要说倒装句、戴上眼镜或把背景图换成“书架”成功率会更高……
但对于这些普遍的忧虑,一家从2017年就开始涉足AI面试的团队创始人很干脆地表示:
“眼神要直视镜头可能还有点道理——毕竟你老是不看真人面试官对方肯定也不乐意——但其他的就太细节了。这些所谓的影响AI评估的招数,可能大模型时代之前有用吧,但现在的AI不会这么好糊弄。”
AI面试,怎么选人?
对于初次听到“AI面试”这个场景的人,最直观的疑问一定是:AI面试官,到底怎么选人?
从公开报道和各大社区求职者们的分享来看,通常是在限时时间内进行机械化的一问一答,回答问题多为通用题型。
如“请分享一段达成挑战性目标的经历”“请分享一个你处理过最复杂的突发事件”“请分享一段曾经做过的市场分析”等等。
随后录制视频,交由后台评估。
至于评估维度,成立于2004年的美国公司HireVue,在2020年的一则报道里提到,他们的产品可以做到从上万个不同的维度,包括肢体语言、语言模式、眼神活动、做题速度、声音大小等,得到关于候选人的50万个数据点。
来自上海的近屿智能团队成立于2017年,背靠哈工大人工智能实验室,在2018年推出了“AI得贤招聘官”,目前已经历了四次大的技术迭代,今年年初刚刚完成了千万级的A轮融资。
公司创始人兼CEO方小雷详细地介绍了当前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
首先,他们会提供电脑端、手机微信小程序、H5网页三端登入方式作为端口,候选人在收到企业通知后点击链接进入,会先看到对应岗位的介绍,然后提问题的虚拟人面试官就会出现。
当前市面上的虚拟人面试官有3D建模感满满的,也有真人形象的。近屿智能目前主要是后者,有一个默认的女性面试官形象,也会有企业选择自己定制化一个面试官形象——只需要提供一段视频就能完成定制。
受访者供图:“AI得贤招聘官”面试场景
在交互阶段,方小雷直言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千人千问”。AI面试官会根据每个候选人的基本信息生成不太一样的问题,候选人回答之后,还会立刻生成一个追问问题,目前可以做到三轮追问。甚至在候选人回答得不太好或者很好,AI面试官还会对他们进行安慰或夸奖。
在交互问答进行时,后台算法会实时进行分析处理,基本上在面试结束视频录制好时,评估报告也就一并出来了。
对于很多求职者感到茫然的“AI面试官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看招聘公司和岗位自己的挑选标准,近屿智能再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定制,并没有一个通用的评估标准。
不过后台得到的最直观的评估内容就是分数——目前是5分制。
大模型浪潮
在聊到技术实现时,几乎所有受访者就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大模型与“AI幻觉”。
方小雷2005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做了10多年的甲方HR,遇到了很多人力难以解决的招聘中的普遍问题,也积累了大量真实候选人参加面试产生的数据。
当大模型浪潮开始,他将这些数据全部投入训练,选取开源的Llama2 70b模型作为基座,最终在2023年4月推出了100亿参数量级的HR行业大模型“近屿超脑”。
方小雷认为,大模型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就像是带来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让产品从“好”变成了“智能”,也足以让他们的AI面试产品在双盲人机对比实验中胜过人类——这是最直接的价值,也是最核心的价值。
他举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去年10月,我们的一家银行客户一天面试了1万个候选人,涵盖6种职位,每个追问都是在3秒内生成的,而且没有遇到1例幻觉现象。所以,虽然我们没办法让一个大模型在回答任何方向的问题上都不出差错,但在我们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上——比如AI面试中生成的追问——可以将其优化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但在大模型和AI幻觉之外,求职者们关注的是更具体的技术问题。
“所以AI面试官真的会去读求职者的微表情吗?”当记者这样问时,方小雷的脸上出现了无奈的神情。
“这其实是一个流传很广的伪科学,很多心理学领域的顶会都提到过,微表情的个体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受年龄、性别、学历背景、生长地域很多个因素的影响,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通过单一的因素分析出个体心理。”
不过,方小雷也补充说,AI面试官确实集成了篇章级语义识别算法、表情识别算法、声音识别算法,会从多个维度去评估候选人——当然,以候选人回答的文字内容为主,表情和声音为辅。
其中表情识别算法针对的是“宏表情”,也就是开心难过、讨厌愤怒这种比较明显的表情,对于这类表情的分析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那些文字内容之外的维度,很多时候也会落到一些有具体要求的岗位上。
比如,如果面试的岗位是服务业或销售,那么频繁展现出焦虑、生气等情绪,评分就肯定会下降;如果是工程师、财务等等对交际能力无硬性要求的岗位,那么表情和声音的评估在最后的评分中占比就不会太大。
根据当前引入了AI面试的企业的招聘信息,以及求职者们的反馈,AI面试似乎是处在“简历初筛”和“真人面试”中间的一个新增流程。
加速增长
据Facts&Factors数据,2021年,全球AI面试市场规模达6.1亿美元,并预计于2028年达到8.9亿美元。
事实上,AI面试确实是一个相对细分、垂直的赛道,但规模却在不断扩大。
海外有全球首个AI面试公司HireVue,也有像是亚马逊这样的巨头。
而国内除了专做AI面试的科技公司之外,也有像是讯飞、智联招聘、猎聘、同花顺之类的老牌公司入局。
其实,如果放眼AI面试的发展史,就能发现几个非常有标志性的时期。
AI面试最早起步于2008年前后,彼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裁员,工作岗位供不应求,企业就需要使用尽量少的人力资源来完成激增的招聘工作,于是,AI面试应运而生。
后来,经济逐渐复苏,加之AI技术也尚未发展成熟,因此AI面试很快便陷入了沉寂。
时间来到2019年,受疫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的隔绝成为了一种必然,人们急于寻求良好的线上交流手段。
因此,先是腾讯会议等音视频会议软件,然后就是AI面试走到了台前。
而在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时,人们的交流习惯也并没有从线上返回到线下。
“其实就是习惯被养成了——就像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一样。AI面试的效率高,生产力强,人们对它的认可度自然就会快速上升,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接纳这种新工具。”方小雷说。
从国内各个社区的分享,以及受访者们的反馈来看,西门子、三星、新华社、太平保险、中原银行、加多宝、顺丰、沃尔玛、吉利、中兴通讯、万达等多个头部行业公司,都已经引入了AI面试。
其实,不仅是这些叫得上名字的大公司,很多中小型公司也赫然在列。
坊间长年以来有这样一个招聘笑话:招聘现场,求职者们排队递简历,大公司接过简历后会将一部分放左边,一部分放右边,最后随机丢掉一摞,淘汰掉“运气不好的人”。
在方小雷10多年的HR生涯中,并不是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因此,他认为依靠AI去完成大量重复的筛选工作,反倒是对公平公正的保证——既不用再因为大量看不完的简历而被迫直接淘汰一批人,还能避免很多真人面试官的主观偏见。
此外,引入AI面试也可以倒逼企业对自己的招聘要求进行梳理,将其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
因此,即使没有大量的初筛需求,部分中小型公司也会为了保证招聘的公正公平,或统一用人标准而选择AI面试。
图源:小红书。创业邦截图
是“异化”还是公平?
无论如何,AI面试正在使打工人们加速进入AI时代。
根据公开报道,猎聘的AI面试系统“多面”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4000余人的面试,而海纳的AI面试更是可同时面试数10万候选人。
亚马逊在2021年内测了一种“自动求职者评估”算法,第二年便火速裁撤了数百名HR。
到了2023年,这家电商巨头又开展了大约9000人的第二轮裁员——人力部门和零售部门是被裁的重灾区。
当然,确实也有部分HR省去了大量重复机械的筛选工作,变成了AI工具的微调者、设计师,或是标准的制定者。
但在AI强大的降本增效能力之下,从业者受到影响几乎是一种必然。
而求职者们的观点则更为直接。
“这是机器对人的异化。”
小红书上的一位经历过多次AI面试,现已成功入职的求职者说。
事实上,翻阅各大社交平台,在谈起AI面试时,除了通过攻略和面试套路之外,其余便是大量吐槽。
有人吐槽,与机器人面试官的机械问答,简直让自己也变成了一台冰冷的机器;有人觉得,人类“讨好”AI官实在是太奇怪了;还有人质疑,AI面试的系统是由AI面试厂商和招聘企业深度参与并构建的,相比之下,候选人处在信息盲区,这实在谈不上公平……
事实上,在欧盟于1个月之前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里,也把“在就业、工人管理和自雇职业中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特别是用于招聘和选拔人员,用于做出影响工作合同关系晋升和终止的决定”等行为,列为高风险行为。
那么,当AI面试不断发展,更加智能,是否有可能在某一天完全代替人类面试官?
方小雷很坚定地对记者摇了摇头,表示“这不现实”。
作为AI面试服务的提供者,他认为,不管这个AI面试如何影响到传统招聘流程,与具体业务领导的面试也一定会保留。
哪怕AI断定这个候选人是OK的,那领导就不想见一见自己的下属,候选人就不想看一看自己未来的领导吗?
“毕竟,你终究还是要与人共事,而不是AI面试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