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经避难永丰舰50余天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一艘军舰。它虽然仅是排水量800余吨的一艘小型日式炮舰,但因为陈炯明粤军叛乱时,孙中山在舰上避难并坐镇指挥,从而名声鹊起,并在1925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去世1个月之际被国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中山舰”。

中山舰的前身也是挂清朝龙旗的

这艘舰是清朝灭亡前在日本订购的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重振海军的产物。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加上此前中法战争时覆灭的福建舰队,海防已经陷入瘫痪状态。1907年,清政府决意重振海军,在陆军部设立了海军处,1910年又改为海军部,以萨镇冰为海军总司令。

同时,清政府借鉴欧美主要是英国海军建设的经验,拟定了7年购舰计划,总价款为白银1.6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5倍,拟购制50艘战舰。同年,萨镇冰等官员赴英、德、法、美、日等国考察海军、订购军舰,永丰舰就是当时从日本长崎三菱造船厂订造的1艘钢木结构的炮舰,总造价68万日元。

辛亥革命后永丰舰依然建造

这艘舰错过了清朝,也没有赶上孙中山管事儿但当永丰舰即将建造时,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新建立的中华民国认同先前在日本的订舰协议有效,并派员赴日本长崎监造。1913年1月9日永丰舰开赴中国,于20日抵达上海;不过这艘清朝政府订购的炮舰,回来后也没能赶上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管事儿,只能编入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海军第一舰队(巡洋舰队)序列,长期驻泊于上海。

刚刚出厂的永丰舰长205英尺(62.48米),宽29.5英尺(8.99米),吃水8英尺(2.44米),标准排水量780吨,最大排水量830吨,两座主机(蒸汽机)共1350马力,时速16海里,载煤量150吨,载淡水量16吨,全舰配兵员108人。配备的主要武器:阿式十生的五炮(105毫米主炮)1门,阿式七生的五炮(75毫米副炮)1门,阿式三磅炮(47毫米边炮)4门,马式一磅炮2门。

陈炯明所部粤军是孙中山资助扶持的

陈炯明发动广州叛乱,孙中山与这条舰结缘1922年6月,孙中山一手扶植培养的粤系军阀陈炯明,禁不住北洋势力和英美列强的拉拢而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大元帅府邸。孙中山在叶剑英等人护卫下紧急撤退,登上了停泊在天字码头的宝璧舰,后来又转登江边的永丰舰,并在舰上指挥与陈炯明部叛军周旋50多天,准备召集麾下各部力量,水陆并进歼灭叛军。

从6月16日到8月9日,孙中山以永丰舰为“坐骑”,率领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壁等7舰,驶入白鹅潭,沿途向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叛军据点进行炮击,造成叛军死伤无数。但由于陈炯明不惜重金,一次性向时任海军司令的温树德赠送26万银元,收买其率领麾下的几艘大吨位舰艇叛逃,使得孙中山身边仅剩永丰舰等几艘小吨位舰艇,不得不从近海退守易于防守的白鹅潭。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撤离永丰舰,但也与该舰有了深厚感情不过,由于叛军占领了沿海沿江炮台,外围反击广州的各路军队相继失利,孙中山孤立无援,继续固守广州附近已经失去意义,因此于8月9日下午在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朝夕相处55天的永丰舰,乘英舰“摩轩号”到香港,后来转往上海。在永丰舰的平叛之举虽然失败了,但在孙中山骤遭兵变,几无栖身之地的紧张时刻,永丰舰为首的进步力量英勇护卫,帮助其化险为夷。因此,孙中山与永丰舰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其去世后,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艘军舰。

永丰舰改名后加入国民党海军序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