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姬旦在世的时候,把持朝政,人人都以为他是要夺位谋权。而王莽早些年间,身为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从不沾染骄奢淫逸,待人接物都很有理数。 如果这两个人活的时间都很短,想必周公会留下千古骂名,而王莽则成了公子楷模。王莽建立新朝以后,推行了很多不符合当时观念的政策,很像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物,不过他的名声一直不好,受人唾弃。 (一)、谋权篡位,汉朝的第一罪人 "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在漫长的古代,王莽一直都是负面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直到近代,胡适才第一个站出来为其平反,认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 而且,同样有一颗改革之心的王安石,早就已经有人出来伸冤,而王莽还在世人的唾骂声中与世长眠。
1. 皇亲贵胄,少年英才之人 有这么一位少年,他出身于传统的外戚世家;他的姑姑,是当时的皇后;家族中有九人封侯拜相;令有五人担任大司马。但是他不像其他富家子弟那样,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家境。他时常穿着最俭朴的衣物,自己思考人生。 对待家中的长辈,也是温顺有礼,照顾他们,向来是亲力亲为。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类,那更是倒背如流。仰仗姑母照顾,步入仕途,又承蒙叔父恩惠,得到封地,但他依旧行事低调,从不夸耀。这个人,就是穿越者,王莽。 后来,他成为家族中第四个担任大司马的人物。从那以后,这个旁人眼中的老实人,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政治野心。那些不站队或者站错队的人,王莽都心狠手辣的予以清除,这其中既包括很多三朝元老,也包括他的叔父。
而且王莽演技精湛,是东汉名副其实的"道德表演艺术家"。每当他要加官进爵时,他都会掩面哭泣,让皇后看到自己没有那番野心。 每当天灾降临,他也会带头吃素,以祈祷天下平宁。当时青州之地发生蝗灾,正是在王莽的带动下,才有二百多位官员拿出自己的住宅,以供灾民住宿。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王莽必定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2. 忍辱负重,只为夺得刘氏江山 "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因为拥立之功,孝平帝对王莽也是十分倚重,对他听之任之。王莽总是能够找出各种理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利用那套"王氏表演法",欺上瞒下,无形之中汇聚了自己的力量。 当时他还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家族掌权,故意将其封在了中山国,而后又寻找机会,铲除了卫氏一家。他利用舆论宣传为自己造势,把这场屠杀,渲染成了"大义灭亲"。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是为皇后,而他就是国丈。
王莽不断的笼络学者和有识之士,让他们看到自己礼贤下士之心。同时又命令亲信不断的为自己造势,把自己宣传成大德之人。在百姓心中,王莽就如同神一般存在。当时有四十八万不明就里之人,上街请求皇帝为王莽加封九锡。 就像后来曹操要求加封九锡,而荀彧力阻,其实就是荀令君在孟德身上看到了王莽的影子。自从汉平帝去世以后,他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先是封自己为假皇帝,又镇压反对者。后来干脆直接逼迫皇帝禅位给自己,是为新朝。
(二)、不得入土,死后遭人唾弃 刘家江山命不该绝,穿越者王莽,最终还是败在了"位面之子"刘秀的手中。光武帝对战新朝军队,屡次能够反败为胜,以少胜多,甚至天降流星助其一臂之力。而那个"曾经的少年"王莽下场也非常凄惨。 1. 身首异处,惨遭他人分尸 《汉书》"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绿林军进入长安,王莽欲逃未果,起义军数十人争相杀王莽而后快。最终,他的尸体被人开膛破肚,头颅也被割了下来。东汉决定将其头颅保存起来,以起到警示作用。 而后,又落到了曹魏手中,直到西晋洛阳武库大火,王莽的头颅与孔子的木屐还有高祖斩蛇之宝剑,一同化为灰烬。《晋书》"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可见,后世的君王们对王莽痛恨不已。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讲究死者为大,可是面对王莽这样一个死人,大家都不放过。还要"食其肉,寝其皮",可见,对于他是多么的痛恨。当然,保存王莽头颅首先是统治者们为起到警示作用而为。
2. 引以为鉴,告诫世人万不可学 在古代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下,王莽的举动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了儒家理念。无君无父,在王莽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东汉的皇家保留王莽头颅,首先是对他生前行为的惩罚。让他身首异处,永世不得超生。 其次,就是告诉那些位高权重之人,如果他们有着和王莽一样的心思,尽早打消念头。否则,就会和他落得一样的下场。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前期谦恭礼让,中期演技十足,最后还不是落得个无法入土的结局。 更何况,大部分人还不如王莽,所以那些有异心的臣子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当个大臣就好。
而且东汉对王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如果没有王莽,皇位轮不到刘秀来做;恨是因为,王莽如此欺负老刘家的人,还想篡夺江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其打垮。 晋朝虽然是另一个大一统朝代,但毕竟汉朝的影响还未就此消亡。保留王莽的头颅,首先是向世人宣告,大汉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敌人,增添司马家的正统性。其次,也是和东汉一样的目的,起到一个对臣子的警示作用。 这大抵就是恨之入骨,最完美的体现。
(三)、标新立异,引发极大民怨 其实对王莽的恨,不只是皇家之人,就连底层的百姓也对其怀恨在心。因为王莽推行的政策,虽然大都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不过对于当时的贵族和百姓而言,那就是暴政,苛政。他没有考虑国情,在政令推行方面,有些过于理想主义化。 1. 施行新政,得罪一众既得利益者 王莽一直以忠臣良将的形象示人,所以他称帝自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遭受了戏耍。他竟然如此胆大,蒙骗了所有的大汉子民。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之时,那些蒙在鼓里的人,肯定是十分愤怒,怨恨自己当初还为这样的人走上街头,怨恨自己遭受奸人蒙骗,助纣为虐。 当然,这并不是贵族阶级痛恨王莽的主要原因。王莽新政中,最为"社会主义"的一条就是将大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再由国家统一调拨给百姓耕种。同时,对于盐铁行业一直由世家大族垄断的情况,王莽也决议全部经由国家操控。
如此一来,本以为还可以生活无虞的贵族阶级,彻底震怒。王莽从各个方面,动摇了这些人的利益,让他们不再享受人上人的特权待遇。所以,他们才会利用现有的力量,进行造反。所以,对王莽的恨除了皇家还有贵族阶级。 这些贵族支持东汉,除了因为刘秀是皇家正统外,还因为东汉朝廷倚仗他们,注重对贵族利益的维护。他们还可以继续作威作福。
2. 水平一般,底层百姓遭殃受难 按常理而言,王莽推行的新政是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怀,而且还想方设法的为他们谋求社会福利,那为何他们也对王莽痛恨不已。因为,王莽过于的眼高手低,也太急于求成。尤其是他的四次币制改革,造成了通货膨胀。 同时,不断地与匈奴交战,搞的民不聊生。在没有实现社会经济总量提升的情况下,王莽的这些政策,都是空谈。非但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反而拖着他们坠入深渊。有时候王莽也会自相矛盾,为了拉拢那些知识分子,他还会增加农民的赋税。
当时水旱灾害频发,百姓们吃不上饭,新朝又拿不出足够的赈济粮食。大家认为,这都是王莽篡权导致的天怒人怨。所以把责任全部归咎于他们曾经信任的王莽。跟着那些地方豪强和贵族势力,一同造反。 曾经王莽给底层人带来过很高的希望,但是又因为太过心急而且眼高手低而让人们大失所望。大家裹挟着这些失望,开始对王莽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双拳难敌四手,穿越人最终殒命。
结语:
王莽篡位称帝后,可以说把社会各个阶级都得罪了个遍。比如那些刘氏皇族,还有贵族地主以及知识分子还有农民阶级,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公敌,大家怎能不恨他。
不过王莽的新政的确有很多超前之处,比如他废除了奴隶、发明了游标卡尺,还赞助了飞行实验等等。
参考文献:
《汉书》
《晋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