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暴雨致门头沟31万余人受灾,约占全区人口77%
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喻华锋。
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喻华锋介绍,7月29日以来的这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使门头沟区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初步统计,全区受灾人口约31万人,约占全区人口77%;房屋倒损8418间、严重损坏26493间;城乡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损毁;全区有40个村需要重建,例如大家熟悉的潭柘寺镇,有47%的村全面受灾,王平镇16个村、4个社区全部受灾,其中11个村需要重建。此次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延伸阅读
我们记录暴雨中的一些瞬间,那些被摧毁的和坚守住的,告别与守护,生命与家园。
8月2日,门头沟水峪嘴村附近山上,北京消防的队员们转运行动困难的老人。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村里的牌楼被淹得只剩个尖,两位在妙峰山镇丁家滩村看守果园的六旬老人,被洪水困在了树杈子上。
收到求救消息后,雇主许杰开车从市区往村里赶。路越走越难行,直到车轮陷进泥潭,他徒步沿铁轨走了两个多小时。
水深过胸,没有皮划艇,许杰放出了无人机陪伴、安慰老人。他们一起等待。
北京应急救援协会的3名志愿者和门头沟消防员蹚过泥水、跨过断路,终于赶到。被困一天一夜的老人穿上救生衣,哆哆嗦嗦哭着说谢谢。
夜晚,房山区张坊镇片上村外,一位村民从涿州冒着大雨和洪水赶回。进山的路断了,父母的电话也打不通。他不怎么说话,只是站在路口,长时间望着前方,任凭铲车甩出的泥水溅了一身。
水退后,陈秋赤裸上身站在水峪嘴村口,身旁是一个煤气罐和几个布袋——这是他仅剩的家当。
我们记录暴雨中的一些瞬间,那些被摧毁的和坚守住的,告别与守护,生命与家园。
306个西湖的雨量
台风“杜苏芮”的残余环流正冲着华北平原一路奔袭时,北京山区的居民有些已经准备转移。
7月29日早7时,房山区周口店镇宣传部部长孙佳炜接到任务,他要负责拴马庄村和泗马沟村的群众转移。9个小时后,转移完毕,村委会给村民们提前预备了床、5天的食水,甚至还买了两副扑克。
同日,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启动高等级戒备,进入防汛临战状态。平谷区马坊消防救援站站长赵建辉将站内35人全部召回。
他带着人把站内救生、破拆、排水等150余件抗洪抢险救援装备重新维护保养了一遍。
7月30日上午,北京通州区紫运西路,工人正在添加防雨布加固堤坝。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这一天里,北京市3128支约20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集结完毕;丰台区腾出700余万立方米的河道槽蓄空间;延庆区各河道、沟道、水库的1000名责任人,对全区46条河道、43条山洪沟道、26座万方以上塘坝等水利设施进行24小时巡查。
7月29日11时45分,北京发布了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6小时后,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启用预警机制以来的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上一次还是2011年9月29日。
此后三天,中央气象台连发7次暴雨红色预警。
北京暴雨持续总时长约92小时,降下了总量相当于1.5个密云水库,或是306个西湖的雨量,这也是北京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来的最大降雨。
房山、门头沟两区平均降雨量几乎是全市平均值的两倍。常规的防洪准备,在这样压倒性的雨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依山傍水的北京西部,成为重灾区。
8月1日下午,房山的万佛堂村附近,路上积水严重已无法通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没有人愿意抛弃家园
这是一场70岁老人毕生从未见过的大水,不止一位老人这么说。
肖云芳在门头沟生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像瀑布一样落下的雨,也没见过汹涌而来的泥沙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将门前的盆栽、木料悉数冲到50米外的马路上。
她提前接了三缸水,家里存了一些沙袋。为数不多的准备,让她在断水断电一天后还有水喝,沙袋堵在大门口,没过门前台阶的泥水最终没能进屋。
门头沟区多山,区内98.5%是山地,属太行山余脉。3条主要岭脊均呈东北向平行排列,由于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这些沟谷成为了泥石流、滑坡的“温床”。
整个区西高东低,雨水从西部山地倾泻而下,绝大部分汇聚在贯穿门头沟全境的永定河及其支流里。
8月2日,门头沟水峪嘴村电线杆倾斜。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永定河在妙峰山脚下突然向北弯折,形成了一个类似“几”字形的大转弯,水峪嘴村就在这里。它北邻永定河,南靠山地,因为独特的地势,这个“京西古道第一村”在此次暴雨中遭受重创。
水灌入水峪嘴村的速度很快。从听到“哗哗”声,到漫过河堤涌进村庄,不到十分钟。
反应过来时,水已经没过了陈秋的脖子,他几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翻窗而出。跑出20米,房子在身后轰然倒塌。
张越家的一层在被洪水灌满后,又被滑坡山体的碎石塞满了,车和冰箱、电视全被埋在了石头里。好在,房子没有倒。
水从一层楼高,渐渐退到齐腰深,路也打通了,村民陆陆续续从安置点又回来了。他们抓紧时间捡拾物品,清理垃圾,清除淤泥。陈秋“抢出”了两样家当——一个煤气罐和几个布袋。
8月2日,门头沟水峪嘴村的积水相比于前几日明显退去,车辆堆积在路上。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他们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拦腰折断的树干挡住了村口,水泡过的汽车和被冲出的生活垃圾堆得横七竖八。昔日整洁的村道,变成了一条齐腰深的泥河。
幸运的是,他们都捡回了一条命。从暴雨预警之初,村干部和镇里工作人员就挨家挨户动员撤离,村民龙田和其余20人一起劝了一整天。洪水来袭后,他再次绕路进村,救出了留守的村民。
没有人愿意抛弃自己的家园。有老人看着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屋倒在洪水中,号啕大哭。
筑坝,通路
7月30日晚7点,北京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响应。同日,永定河上游的斋堂水库提前进行预泄洪,永定河河水持续暴涨。
永定河在北京市境内长达170公里,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5个区。7月31日11时,“永定河2023年第1号洪水”形成,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同日,因永定河分洪,紧挨着卢沟桥的小清河桥坍塌,5辆车坠河。
在永定河管理所工作了40年的老职工都没见过北京“母亲河”这样的狂怒。
8月1日上午,门头沟区,永定河河水湍急。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这晚开始,永定河管理所丰台所副所长丁洪伟一直守在京原漫水桥边。这里是永定河上游末端,也恰好是门头沟区与丰台区交界处。守住这座桥,就可以阻挡洪水进入丰台。
7月31日晚11点,武警官兵到达时,河水已冲上漫水桥,向南流到约150米外的路口。8月1日中午11点,永定河卢沟桥枢纽的流量已经达到25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平时流量的5倍。
武警北京总队200多名官兵在15小时内,在桥南侧桥口筑起一道长50余米、宽8米、高3米的堤坝,阻挡住了永定河洪峰灌进丰台城区。
8月1日13时许,武警北京总队官兵于京原漫水桥装填、搬运用于筑堤坝的沙袋。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摄
房山区大石河一样告急。
发源于房山区霞云岭乡的大石河,已在沿岸周口店镇、窦店镇造成了一系列孤岛。
7月31日凌晨,大石河琉璃河镇区域出现管涌险情。武警北京总队2000余名官兵前往筑堤。与此同时,几百米外的琉璃河镇松鹤养老院院长王志强也接到了“将老人转移到2楼”的通知。他们将直面洪水。
一直到下午2点,武警官兵垒起高1.5米、长2公里的堤坝,这段“生命线”避免了大石河的决口,也为消防救援人员转移老人抢到了宝贵的时间。
武警与消防两支队伍在半途中完成了“交接”。消防人员借用了武警的2艘橡皮艇,加上自带的3艘,在6小时后,将养老院全部49人安全救出。
7月31日,房山区大于路,武警北京总队官兵正在转移群众。图源:武警北京总队
一边是狂怒的河水,一边是中断的道路。抢险不停。
洪流和塌方落石将109国道部分道路“撕裂”,96.85公里的109国道全部位于门头沟区,它是进入门头沟清水、斋堂、雁翅等深山区的主通道。
断联后,225名抢险人员驾驶100多台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设备,争分夺秒抢修109国道。养护工人徒手拽开缠绕在护栏上的树枝。
路抢通了,就意味着救援生命线被打通,距离居民获救、恢复正常生活又近了一步。
8月2日,门头沟水峪嘴村附近铁路损坏,施工队伍正在抓紧抢修。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新生与告别
新生与告别同时进行。7月31日,一对33周的早产双胞胎新生儿在北京急救中心的护送下,从门头沟转往石景山。道路水淹严重,转运历经三四个小时。看着酣睡中的新生儿,孩子父亲决定给他们起名:一个叫定海,一个叫神针。
与此同时,前线传来悲痛的消息,海淀北安河消防站消防员冯振为救战友,被湍急的洪流冲走牺牲,年仅30岁。这一天他们站接了21起警情,每一起警情,相隔短短几分钟。
消防站的走廊里还挂着他的照片,冯振昂着头、咧着嘴,战友苏晨阳大笑着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冯振的宿舍被战友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一幅他手绘的辖区地图,唯一不同的是,桌边多了一捧菊花,里面的便签写着:“致敬冯振烈士。”
市民送来的鲜花堆满消防站,一名12岁的男孩放下鲜花后敬了个礼。
冯振昂着头、咧着嘴,战友苏晨阳大笑着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图源: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
也是在这一天,房山蓝天救援队的6名队员在守班各庄大桥的时候,被洪水围困。逃生用的橡皮艇被巨浪掀翻,4名队员被救起,王宏春和刘建民消失在洪流之中。找到的时候一个被冲走了30公里,一个被冲走70公里。
41岁的王宏春是救援队的元老之一,这次救灾,她安顿好自己6岁的女儿,自费购买食物送到队里。最后一次出发前,她凌晨2点起床给队友煮饺子。
47岁的刘建民在队中代号“追梦人”,他生前曾说:“我向往蓝天,崇拜蓝天,每次穿上队服,就是我出战的时候。”2021年随队奔赴河南、山西抗洪抢险的老将,折损在家乡的山洪中。
一切准备都有了意义
7月30日下午5点,朝阳区亚运村街道防汛办负责人张孝海,已经将24小时守河守桥的工作派了下去。
街道里有2个凹式桥,桥面水位超过27厘米就要封桥,河水超过警戒水位就要上报。48位社工和防汛组成员三班倒在桥下与河边巡逻了3天。防汛办工作人员许长强见证了清河支流小月河的水位猛涨60厘米。
这三天里,冬奥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耀玮10分钟没看手机,就会弹出上百条信息。她穿着拖鞋短裤,拎起防水漆涂抹居民家中漏水点,疏通院子里的雨水箅子,再去河边劝阻车辆行人,一趟下来至少2个小时。
8月1日,冬奥公园河堤上,执勤人员引导市民快速通过。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从7月31日开始的4天里,北京蓝天救援公共安全潜水组出动了114人次,救援被困群众约350人。
潜水组成立一年有余,为了模拟视觉障碍极大的水下搜救,潜水员冯子豪和队友们无数次把面罩全部摘掉,徒手去感受水下的物体。
所有准备在7月31日晚上的极限搜救中得到了验证。房山区窦店镇的一位60岁老太太被困在灌满水的地下室里。水面到地下室天花板的距离只剩30厘米,一张浮起的大床垫暂时托住了她。
水下漆黑,水温不足10℃,两位潜水员险些失温。直到第8次下潜,冯子豪和队友才靠近老太太,为她套上呼吸装置并救出来。
8月1日,石景山首钢园服贸大厅安置点,一对兄妹在开心的看手机。此前永定河石景山段河道明显涨水,麻峪地区群众转移至此。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紧紧拉着被救出的父亲
8月1日一早,3.5万名环卫职工拿着铁锹,开着50余部洗地车、铲车、清运车支援房山与门头沟。
只用一天,他们就清理了6.6万处/次道路雨水口,拉着450吨垃圾离开街面。
房山区张坊镇片上村的涞宝路被洪水淹没2公里,山里30多个村庄失联。8月1日下午,救援人员用无人运输机空投物资,充电宝、卫星电话第一批被投下。螺旋桨飞速旋转,穿破云雾,20分钟后顺利返回,电话通了。
7月31日晚9点,门头沟已经有五个镇手机通信中断。北京电信派出抢险人员36人进入门头沟受灾地区全力抢修,8月2日下午2点,潭柘寺镇区域已可以正常使用移动、电信的无线信号业务。
8月1日,西城区扫雪车驰援门头沟清淤。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8月2日早上,门头沟妙峰山镇桃园村支书走了2个多小时将近10公里出去求援。看到镇党委书记王垚的那一瞬,抱着他就哭了。
在水峪嘴村失去和外界联系的这段时间里,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和16位工作人员为村里约600位群众提供饮食、安全保障。87岁的村民郝尚富被救援队员从满是树枝、碎石、淤泥的院子里背出来,获救后,他的女儿郝淑华一直紧紧拉着父亲的手。
随着门头沟区医疗救援队的抵达,值守了6天的雁翅镇中心卫生院医护可以换班休整。车辆渐渐驶离受灾地区,卫生院办公室主任邢佳音的手机瞬间涌入176条信息。她拿着恢复通信的手机发愣,带着哭腔说,“我都不敢给我妈打电话。”
8月2日,妙峰山镇,一位即将登车离开的小朋友武天骐向武警北京总队官兵敬礼,对一路过来的照顾表达感谢。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8月2日早晨七点半,强降雨云团已移出北京,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距离初次发布暴雨预警,已经过去了约92个小时。
8月3日下午,前方传来好消息:房山、门头沟失联村全部复联。尽管大部分村落存在生活和医疗物资匮乏等情况,但受灾群众均已转移到村里高处安置点。
灾后重建拉开序幕。
(注:许杰、肖云芳、陈秋、张越是化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