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作为古代法律制度审判的官邸,他的存在承载着我国上千年历史半部官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县官就是所谓的“七品芝麻官”,然而在我国江南,有这样一个“高配”县衙的存在。

它就是位于江西景德镇的“浮梁县衙”,这座县衙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县衙存在中十分罕见的“五品县衙”,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

更令人震惊的是,经历6个朝代的跌宕起伏,347名县官,浮梁县衙虽在民国停用,但未经炮火摧残,一直保留至今。

浮梁县衙到底“独特”在哪里,他为何有五品规格?

“中国第一县衙”

说起浮梁县衙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元和十一年,而他也是我国江南现如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衙。

可全国县衙如此多,为何浮梁县衙能坐拥“中国第一县衙”的宝座呢?实际上他的背后可是有着十分强大的“资本”。

众所周知,浮梁自古以来都有着“望县”的美称,而这也主要得益于浮梁当地悠久而古老的瓷茶文化。

盛唐时期,丝绸、茶叶和瓷器作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的商品,单单是浮梁就包揽了三大贸易中的两项,而浮梁更是唐朝的“纳税大户”,但每年茶叶纳税就占到了全国八分之三。

由此可见,浮梁县在我国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的存在。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更是将浮梁的盛状展露无疑,而浮梁县衙就位于浮梁县的旧城村中,该址距离县城市中心仅3公里。

可以说该址是浮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正是如此,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贡献,浮梁县衙的县官被朝廷直接从七品提升为五品。

与此同时浮梁县衙也被特殊要求直接被朝廷三品官员直接管辖,成为了钦点的“五品县衙”。

从唐朝建立开始,浮梁县衙历经风霜洗礼,他的存在见证了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从发展到落寞,到了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这座县衙已经存在将近1100年的历史。

一千多年以来,浮梁县衙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清朝康熙年间,该县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以砖木结构为主,而现如今存在的建筑大多数都建立于当时。

不管从外观还是内部看去,浮梁县城的雄伟壮观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他的存在不仅是衙门的历史标志性存在,更像是珍贵的资料库。

浮梁雄伟构造

浮梁古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从堂门到内,房间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看起来着庄严肃立。

清道光《浮梁县志》中有记载提到,县衙的大门呈“八”字形向外展开,远远望去,县衙大门口左右分别站立诺大的狮子石像。

抬眼望去大门上挂着“浮梁县署”的牌匾看起来庄庄重又不失威严。

大门内,县衙的主体建筑整体坐落在东西中间轴,由南朝北呈三列依次排开各个房间,其中包括

“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三堂”。

进入仪门,就是“衙院”,这里也是县太爷迎接朝廷或者上级官员的地方,再往后走就是整个县衙的主体建筑。

正是县太爷审理案件的厅堂,这里也被称为“亲民堂”,高大宏伟、器宇轩昂的建筑,哪怕时隔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县衙的气实和威严。

堂中高高挂起的“明镜高悬”更是提醒着县官要时刻注意公正分明的清廉形象,除此之外,公堂两旁的柱子上,还镶嵌着一幅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短短一行字却时刻警醒着县官。

再往里走去,便是大堂和二堂三堂,这里都是县官接待客人谈论政事和县官居住的场所,与衙院不同的是,这里很明显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整个县衙的部署未曾使用油漆,全部由雕刻而成,整体保存了古代县衙原本的面貌和历史存在的痕迹。

浮梁县衙的存在,除了保持着我国古代县衙独有的庄重威严和磅礴气势,也不失独属于江南的气韵和秀丽之美。

这样的可以说在历史上十分少见,更好令人惊叹。

浮梁县衙,道尽清廉

有历史记载,北宋浮梁知县许彭年,为官清廉正直,在一个盛产瓷器的地方做官,却从从未购买过任何瓷器。

而想他一般正直清廉的县官,在浮梁县层出不穷,可以说浮梁县从古至今所有人都秉持着公平公正,廉洁正直的原则。

身为县官,他们站在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的利益考虑从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尊重,除此之外他们自我严格约束,在集上当地推行官员轮岗制度。

种种因素加起来,都有效的保证了浮梁县衙历经时代风霜,但正直廉洁的纯正风气从未消失。

从唐朝元年开始,浮梁古县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浮梁县衙早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观赏景区邀请全国人民至此参观,感受独属于县衙的庄重和威严。

与此同时更是将浮梁的历史文化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游客们畅游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感受浮梁文化的魅力,感受 浮梁本土的风情所在。

2019年,浮梁县衙正式被列入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单位”。

如今的浮梁古县已经彻底开发为景区,不仅仅包括县衙府邸供人们观赏,景区中还有保存完好的宋代佛塔“红塔”,更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长廊和古城门楼等...

浮梁县衙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带有历史考究的古建筑,更是我国在古代县级政治机构的研究和历史遗留中不可多得的建筑存在,他朴实庄严的建筑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值得一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