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处于关键十字路口,是对抗还是合作,中国的选择至关重要。”

王毅和沙利文握手

一夕之间,两则重磅消息激起大国外交的层层浪花。

一个是中美高官17日在马耳他结束会晤,另一个是中俄从18日起举行战略安全磋商。

头部大国的动态向来关乎世界治乱,中美、中俄此番互动传递出什么信息?

充分有效的战略沟通

17日晚,中国外交部一则通报给中美关系投下“震撼弹”——

9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马耳他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多轮会晤。双方围绕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战略沟通。

这应该是今年双方继5月维也纳会晤后的第二次会面,也是一段时间以来,中美高层密集互动的重要一环。此前,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长、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商务部长已相继访华。

一系列高层交往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

新入中美高层对话序列的马耳他会晤又缘何而起?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分析道,一方面,某种意义上说,马耳他会晤是为中美最高领导人未能在近期G20峰会期间会晤采取的弥补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有别于此前美国高官访华,这次会晤是中美之间的战略沟通。其重要性在于,能更好地了解对方战略和政策意图,有助于双方就两国关系发展,包括如何有效管控分歧寻找共识。

对于此次会晤,中美事后的官方通报含有丰富的信息量和耐人品读的细节。

氛围方面,双方都使用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措辞。中国外交部还提及“多轮会晤”“长时间沟通”等细节。

议题方面,白宫表示,双方讨论了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俄乌冲突以及台湾问题等。中国外交部称,双方还讨论了亚太地区局势、乌克兰、朝鲜半岛等国际和地区问题。

成果方面,据中国外交部介绍,双方同意,继续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双方高层交往,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双方探讨了进一步支持和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措施等。

“这是一次充分、有效的战略对话与沟通,双方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吴心伯如此评价。

从日程安排看,与5月维也纳会晤一样,此次马耳他会晤也是两天,并且是多轮会晤,如此密集会谈说明双方所谈话题多,持续时间长。

从讨论议题看,就中方而言,提出两个重大关切。

中美双方在马耳他举行为期两日的多轮会晤 图:外交部网站

一个是台湾问题。“中方对美国全方位强化美台关系表达强烈不满,对美国支持‘台独’的行径表示坚决反对。”

每次与美方会谈,中方必谈台湾问题,在吴心伯看来,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

一是说明当下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是中方的重大关切。二是表明中国对美国对台政策非常担心、严重不满,所以需要不断提醒、敲打美方。

另一个关切是美国对华政策。

在会晤中,王毅强调,中国的发展有着强大内生动力,遵循必然的历史逻辑,是阻挡不了的,中国人民正当的发展权利不容剥夺。

“这句话有很强的针对性,表明中方对美国以竞争为名实质对华遏制打压的战略政策的坚决反对。”吴心伯说,美国自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取决于美国,王毅这番话重在申明,中国的发展、崛起来自内生动力,是内在的历史过程,不是外部赋予的。即使美国百般打压、遏制、阻挡,也只是徒劳。

此外,与维也纳会谈相比,除了都谈及乌克兰危机、台湾问题,此次还新增朝鲜半岛问题。“这反映了美方的关切及其最近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度在上升,包括关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访俄和其他半岛动态。”

从会谈成果看,双方此次达成三点共识:保持双方高层交往;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探讨进一步支持和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措施等。

其中,保持双方高层交往是一个重要共识,说明接下来数月,中美之间高层交往仍会继续,且有望提升层次。

其次,三项磋商指的是将在三大领域展开副部长级、司局级层面的工作磋商。

吴心伯指出,之所以圈定亚太、海洋、外交三个领域,一是落实布林肯此前访华时双方达成的原则共识,二是这三大领域集中了双方目前很多关切。

第三点共识则预示着,中美之间航班数量有望继续增加,签证政策也可能进一步放松。

“总体来讲,对于稳定与改善中美关系,这次会晤发挥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使双方得以寻求一些共识,并依据这些共识指导双方相关部门下一步的工作,使彼此相向而行。”吴心伯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美高官会晤选址马耳他也不无讲究。联系到此前类似会晤多在欧洲举行,比如维也纳、卢森堡都曾做过东道。

吴心伯从三个层面解读地点选择背后的考量。

从地理上说,马耳他所在的欧洲是中美两国中间点,方便双方安排行程。

从影响来说,在第三地会晤比较低调,不易引起外界、媒体太多关注,也可减少国内政治压力,有利于双方在较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从历史来看,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相对中立的第三地会谈有先例。比如,冷战时期,美苏一般都在第三地举行首脑会晤,1989年的一次重要会晤就在马耳他举行。

转场俄罗斯为峰会铺路

继17日晚公布中美高官马耳他会晤的消息后,18日一早的另一则官宣同样引人瞩目——

应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邀请,王毅将于9月18日至21日赴俄举行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此次王毅主任赴俄是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框架内的一次例行活动,旨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并就涉及两国战略安全利益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沟通。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先前表示,王毅将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两国外长将讨论加强在国际舞台的合作、在国际组织和论坛中的联合工作以及乌克兰危机。

毛宁主持9月1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指出,此次王毅的俄罗斯之行主要有两重目标。一来,为举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

战略安全磋商是根据2005年中俄两国元首的倡议建立的,是中俄之间的传统磋商机制。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双方一般会就重大战略、安全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对表。这一磋商机制迄今已进行到第十八轮,充分体现了中俄高水平的互信。

丁晓星预计,本轮磋商将涉及广泛话题。

首先是中俄关系。在世界大变局中,面对新形势,中俄如何进一步“背靠背”,深化战略互信,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务实合作,双方对此都有需求。

其次是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包括乌克兰危机、亚太形势。特别是近期出现新动态的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预计双方会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与对表。中方预计也会与俄方分享中美马耳他会晤的信息。

再次,联合国大会本周进入高级别会议周,双方料将就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安理会改革等进行探讨。

二来,中国下月将召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俄方已表示,俄总统普京届时将访华并出席高峰论坛。王毅此行预计将商讨普京访华事宜,为两国元首会晤铺垫。

中国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一边是新时代大国关系的典范,在大国博弈加剧、信任合作缺失的当下,由于中国高官无缝衔接的行程安排,世界的目光都不由投向中美、中俄罕见的几乎同期的大国互动。

吴心伯认为,疫情之后,中国外交线下全面展开,大国外交也是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多方位包括中美、中俄、中欧,三个方向的对话与互动都在展开,而非偏向某一方。多层次则涵盖领导人层次、战略层次(类似王毅与沙利文的会晤),以及工作层次。

丁晓星指出,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充满不确定性。中美俄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两两关系能否稳定,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然而,眼下“大三角”却是不平衡的状态,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美关系被推向战略竞争,美俄关系跌至历史低点。

“世界处于关键十字路口,是对抗还是合作,是走向新冷战,还是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的选择至关重要。”丁晓星说。

从马耳他会晤稳定中美关系,到赴俄磋商战略安全问题深化中俄关系,以及王毅与马耳他外长会晤时强调中欧合作,都说明中国坚持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选择开放与对话,以负责任的姿态开展大国外交,为维护大国关系基本面的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进而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避免世界陷入阵营对抗乃至新冷战危机。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