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邑商”到“小邦周”,从玄鸟到凤凰,从甲骨到青铜,从鬼神到人心,这是《中华》的商周,这是中华的史诗……

玄鸟消散,商31世止

商朝末年,暴君当道,民不聊生。70多岁的姜尚走出朝歌,前半生卖过吃食、当过屠夫,空怀满腹经纶却无处安放;他在渭水边用直钩“钓”到周文王,也钓到了改变历史的最后一次机会。

岐山脚下,周人自称“小邦”,却用一把韭菜、一只羔羊完成最朴素的祭祀;凤鸣声里,来自东夷的“凤凰”姜尚成了周人传颂的祥瑞之人。

公元前1046年的雨夜,四万五千联军冒雨渡河,前有数十万敌军,木星当空被视为灾星,却都无法阻止他们反抗暴政的决心。

牧野之战,奴隶倒戈,纣王自焚,玄鸟消散,商朝31世戛然而止!

“德”加心,“中国”定格

天下初定,武王姬发油尽灯枯,在病榻前把天下和年幼的儿子一并托付给弟弟姬旦:“去度邑看看吧。”

周公旦把“德”字加了一颗心,把礼乐化作制度:瑟的25根弦立廉耻,埙的泥土声中和高低,钟的青铜声宣示天命。

成王随手摘下一片桐叶,叔虞远赴唐国,“分封制”成为周王朝扩张的基础。

夜幕降临,成王在洛水之滨向年轻的贵族何讲述祖辈与父辈的功业。他追忆文王翦商之谋、武王牧野之誓,也回忆周公东征三年、营建成周。说到动情处,成王起身,以手抚尊,念出武王当年告祭于天的誓言:“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句话被原封不动地铸进铜尊壁内,“中国”二字第一次被文字定格!

那一刻,洛邑成为天下的中心;那一刻,多元部族开始以“中国”自居,共同写下三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叙事……

六个视觉名场面

·渭水垂钓,姜尚一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穿越三千年;

·牧野雨夜急行军,鼓点、雨点、心跳合奏中,暴虐的商朝土崩瓦解;

·“德”字加心,一秒完成文明升级;

·周公亲自调音,乐器即制度;

·桐叶变玉圭,绿叶翻转为国礼,“分封制”定天下;

·何尊之“中国”,把“中”与“国”第一次连在了一起。

三颗彩蛋

·利簋铭文122字,把武王伐纣锁定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

·克盉、克罍让北京三千年前的“户口本”首次亮相;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浪漫《诗经》诗句的原场地呈现。

为什么叫《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鹿是周人的瑞兽,鸣是礼乐的开场。

当鹿鸣声在片尾悠悠响起,你会发现:

我们追的不是一头鹿,而是叫“中国”的共识。

中华文明史诗·纪录片《中华》第二部《刻骨铭心》第二集《鹿鸣》北京卫视今日22:03分播出,北京新闻频道22:30重播。

来源:BRTV新闻

编辑:吴文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