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张沛

将废弃纸盒投入智能回收机获取积分、在房前屋后“见缝植绿”、坐在光伏座椅上轻松给手机充电……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因为老旧小区低碳改造,居民生活变得更加绿色宜居。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正街社区绿色驿站。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近年来,北湖街道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造居民高品质的低碳生活。日前,北湖街道绿色繁荣社区建设实践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低碳“黑科技”随处可见

在北湖街道建设社区新华小区,55岁的李女士每天晚饭后都会使用小区的智能健身单车锻炼。“这里的健身器材非常方便,不仅可以在手机没电的时候通过运动充电,还能强身健体,真正实现了绿色生活。”李女士说。

自发电运动器材。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智能健身单车上有电子面板显示运动数据,面板下方设有无线充电区域。只需将手机放置在这个区域,健身者边踩动单车边为手机充电。一旁的光伏智能座椅,可充电、可联网、可播放音乐。

光伏智能座椅。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这些让居民赞不绝口的“黑科技”,源自于一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的“老旧改”。

建设社区通过“专家宣讲+能人搭桥+多元协同”的模式,设计社区改造的绿色发展蓝图,形成武汉首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近零碳社区建设指标体系。

社区内,屋顶光伏花园、清洁能源充电场站、智慧电梯、自发电运动器材等设施遍地开花。

建设社区党委书记李钟介绍,以社区投资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为例,生产清洁能源绿电用于公区照明并余电上网,已有8个单元安装光伏板,一年发电9.6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46吨。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微信扫码,回收机舱门自动开启,投放垃圾……”正街社区和风里小区内,绿色的智能回收机前,不少居民拎着纸箱、空塑料瓶前来。

他们熟练地扫码、投放,屏幕随即显示重量和金额,随后手机提示音响起,告知积分到账,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和风里小区不仅将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进行整合,还引进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用于回收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

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目前,北湖街道已在辖区和风里、人智里等多个小区布设智能垃圾回收设备40余台,每天减少垃圾量约3吨,居民生活环境在“数智化”垃圾分类中“越分越美丽”。

在环保社区的零碳循环超市里,居民不仅可以开展闲置物品就地交换或销售,还能将利用废品制作的手工艺品,通过视频直播爱心义卖。在生态堆肥角,也有居民带来果皮、菜叶等,使其形成有机肥料用于共享花园建设。

大家纷纷化身“减碳达人”,在房前屋后、阳台屋顶、闲置空间“见缝种绿”“拆旧植绿”30多处。

全域绿色低碳发展

公共机构既是能耗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北湖街道与长峡数字能源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峡数能”)携手,率先在武汉尝试党政机关公共机构能源托管项目。

该项目对街道机关大楼用电、用水、用气等进行节能数字化改造,并同步打造综合能源托管平台,加强数据监测、管理与预警,预计降低综合能耗8%以上。

长峡数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可实时采集光伏电站、充电柱,以及空调、照明的能耗等数据,及时发现能源生产及消费异常;为全年能耗数据、碳排放指标、能源总量,以及人均指标、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提供实时统计;并通过用电占比、用电排名,识别出能耗管理的重点。

为推动全域绿色低碳发展,北湖街道发布了中心城区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库的招募公告,包括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十大领域49个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先进技术、重点项目和应用示范落户街道。

围绕“绿色”和“繁荣”两大主题,北湖街道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辖区规划、发展、治理全过程,社会环境、居民生活发生的改变,看得见、摸得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