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郝蕾,大家都觉得她很真实很理智,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女战士。

可看完《十三邀》,最后她谈起了她的原生家庭,说到了从小离家,与父母关系的疏离,以及和得病了的父亲和解,真的让人泪目,懂事的孩子真的很难得到爱吗?

郝蕾和父母的关系并不亲密,3岁之前,爸爸在部队常年不在家,郝蕾对爸爸毫无印象。

后来爸爸好不容易回来了,有一天,郝蕾和妈妈外出时遭遇了车祸,妈妈受伤较重,在医院住了一年多,爸爸在医院一直照顾妈妈。

父母一起消失了一年半,那段时间,郝蕾还以为自己是个孤儿呢。

等父母回来后,郝蕾早已和他们产生了距离感,她不会和父母撒娇,特别是父亲,从来都是一副严厉的面孔,不会好好说话,对郝蕾实行严厉的打压教育,用郝蕾的话说,就是把她当男孩子养。

童年时期,郝蕾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爱意,只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高期待,但她依旧很懂事,郝蕾15岁离家闯荡,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可是童年和父母感情的疏离,让郝蕾对任何一种感情都趋之若鹜,特别是爱情,可是,从没被爱过的郝蕾,又如何在爱情中懂得爱自己,爱别人呢?

当她第二段婚姻还是以失败告终时,她特别难过,她回到父母家,对他们说,我从15岁开始,就没让你们操过心,我现在只想要你们一个拥抱。

没想到,父亲却回答说:“拥抱有什么用!”

那一刻,郝蕾泪如雨下。

当年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郝蕾一边为心中的艺术拼搏,一边寻觅可以给她慰藉的感情。

20多年过去,郝蕾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再次退回到原生家庭里渴望得到安慰,可没想到这次受的伤比过去任何一次还要痛、还要深。

之后,60多岁的父母去做了体检,父亲查出了肿瘤,虽然她咨询过后是良性的,但昔日在她面前强势的父亲肉眼可见的矮了下来,突然变得好听话。

郝蕾很是心疼,那一刻她非常想安慰父亲,让他放心,这个病没事,但话从嘴里一说出来,立刻就变成了很官方很正式的通知。问出一声“疼不疼”,也是需要用极大的力气。

讲到这里,郝蕾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说,我本来是想安慰他的,可我不会啊,因为他从来都是这样和我说话的。

不会好好表达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隐形的疼痛。

大多的中国父母,不是不爱,而是不会表达爱,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爱的表达往往是含蓄、羞涩的,而在传统的观念里面,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孩子理应严苛教育,明明可以温柔的说,但一开口就是严肃的质问,就是觉得,一旦对孩子太过温柔,那孩子必然会被惯坏,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被上一代规训和教育过来的。

但其实,不会表达爱,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不仅不会养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成年后往往变得缺爱、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过于敏感、不敢向他人提要求,也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在进入一段婚姻后,他们也将重复自己父母的生活,活成父母的影子,成为无爱的父母。屏幕下方关系心理学,值得每一位父母好好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谁不想童年时被父母宠爱呵护,谁不想伤心的时候有父母一个拥抱,难过的时候有父母可以依靠,要是可以,谁想那么早独立?那么早被扔到社会中一个人摸爬滚打然后只获得一句“这孩子真懂事,真独立”。

对于从小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爱的你们,请学会重新养育自己,告诉自己,过去的小孩已经长大,你现在有能力好好爱自己,让那些负面情绪有出口,让自己变得强大,强大到拥有更多爱人的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