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厦门湖里区后浦社区“HOPE 台湾夜市”,导报记者采访到台湾交通大学校友总会王统亿老师,这次有21位台湾学生来大陆研学,福建厦门是其中一站。在参访过程中,王老师观察到,不同年级的台湾学生对大陆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

王老师告诉记者,研学团7月30日来到厦门,这几天参访了清华海峡研究院、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等就业、创业基地,也去了鼓浪屿等热门景点领略大陆风光,后续研学团会去到泉州、北京等地访问,行程将于8月9日结束。

两天的研学下来,王老师表示,“关于大陆的产业发展、台生优势等方面的讲解,还可以深入一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信息搜集,了解台湾学生最想了解的大陆资讯,效率会更高。据我观察,不同年纪的学生可能想了解不同的大陆信息。”

王老师说,“有的学生即将毕业,有创新创业的想法,那大陆对台的人才补贴讲解对于他们而言会很有吸引力。有的学生刚念大一,或者才刚要进入大学,他们对于就业创业还没有特别的想法,所以他们所理解的补贴,可能只是多了一些零花钱。”

作为半导体和芯片行业方向的老师,王老师表示:“我们的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考虑问题会更加实际。即将毕业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学生,会更想要了解大陆有哪些产业,其中哪些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自己在哪个方向就业创业会更有竞争优势。”

伴随着现代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展,岛内民众都习惯了线上上课或工作,王老师发现,“学生们可能还会考虑,如果创业是需要来大陆落地,还是可以线上做一些事情,能不能找到一些两岸共创的更好的配合方式。”

王老师还提到,台湾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继续念研究生深造,“可能会想了解,如果来大陆读研究生或博士,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毕业后大陆的舞台、未来的发展机会是如何的。”

王老师告诉记者,台湾交通大学作为理工科相关的研究型大学,学生们更关心在大陆就业比起来在台湾就业的具体的、实际的优势,“如果来厦门就业,哪些区更适合居住?一个月大概能有多少工资,除去房租和日常花销,一个月能攒下多少。进一步去测算,自己在大陆三年或五年在可以攒多少钱,这第一桶金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这是台湾学生很难去直接联想的,是目前最大的“信息壁垒”。

海峡导报记者 石聆枫/文 俞舒林/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