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账号发布“库存生病视频”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此前,高君雨账号发布的视频显示,她得了罕见脑瘤,并录下剃光头发的场景。之后,其账号又连续更新了高君雨被推入手术室做开颅手术、在病房养病、状态突然变差、紧急送往ICU等情况。对此,不少网友为其加油打气,也替她感到难过揪心。

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指出:高君雨发出的视频中,医护人员、其他病人和家属都身穿短袖短裙,窗外也绿意盎然,似乎与当下季节不符,因此质疑这是“库存视频”。3月12日,杭州市余杭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通报称,经核实,相关视频为2023年9月拍摄,2024年2月开始剪辑制作,被MCN机构配以近期发生的文字描述发布到网络。

当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一场原本汇聚公众朴素善意的“病情直击”,顿时落得一地鸡毛,让人五味杂陈。

复盘这件事的始末,不难发现“流量思维”在其中作祟。高君雨账号背后的运营者,似乎很知道如何“拿捏”大众情感,精心安排发布节奏,将热度最大化。红星新闻发表的评论文章分析:“‘点读机女孩’是很多人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在其账号不断‘释放’病重、手术等信息时,关注者会为之倾注关心和情绪,甚至不排除有人为此打赏、捐赠。对于账号及背后的运营公司来说,则可能意味着流量和收益。”

与此前不时出现的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拼凑故事情节等做法相比,这种“延时发布”的视频,不算完全“失真”。现实中,高君雨的确生病了,相关手术视频也是真实的。但真相澄清后,人们还是会产生同情心被消费的负面感受。因为不论是视频中的用语,还是不断更新的“病情现状”,都给人带来“即时性”的错觉,让人误以为事情就是新近发生的。

潮新闻发表的评论文章分析:一个客观事实是,将库存视频当成近期视频发布,具有明显误导性,由此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让信任再一次崩塌。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他们“越界”了。而症结便在于,他们漠视了“真实”,让网友们的真心,换不来“实意”,善良也异化成了愚蠢。

在这一事件中,负责操盘的MCN机构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一些时候,当有机构摸索出收割流量的新路径时,即便有违公序良俗,也会铤而走险。因此,加强对运营方的审核管理,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遏制相关机构的低级营销冲动,特别是对新鲜出炉的“套路”加以针对性规范,极有必要。

羊城晚报发表的《“点读机女孩”事件折射低级营销之害》一文认为:“相对而言,背后有公司支持的炒作乱象,更有组织性、操控性,‘冲击力’也更强。”“对于这家MCN机构来说,如果其违法行为被证实,那么他们将可能面临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甚至刑事责任在内的多种法律制裁。这一说法,与《互联网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符。据此,不仅该公司需要给出一个交待,监管部门也有介入调查、依法处理的必要。”

此外,南方周末发表的评论指出:对于那些有卖惨同情嫌疑的账号,平台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尽到更高的核实义务,或者至少要提醒网友谨慎、不要轻信,对于有劣迹的网红和MCN机构要给予处罚,降低他们的流量权重,甚至关闭他们打赏带货的功能,让他们无法从流量中获利。”

而在此事中,高君雨及其家人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也需要他们出面厘清。据报道,面对公众质疑,高君雨及其相关账号采取拉黑质疑网友、不开评论等手段进行回避。公众自然要问:自始至终,当事人及其家属是否真的对这场“伪直播”一无所知?人民网评论文章对此就直言:“高君雨的妈妈道歉后,并未收到多大效果,有网友认为这是甩锅。在这起风波中,其父母能否全都撇清责任?”

公众的同情心不该被流量生意收割,为了博眼球随意摆弄事实、误导公众的操作也绝不该被容忍。正如澎湃新闻评论所说的,“在流量拜物教之下,网红们生一场病、失一次恋、结一次婚,都要被精心包装、仔细操弄,都想着要千方百计地商品化、利益最大化,那么公众的知情权如何保障、淳朴的同情心如何安放?”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