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符号之一。

从胶州湾畔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青岛走过了133年时光。在时间的长廊中,因受到不同流派文化的滋养,各式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如古典华丽的德式建筑、精美繁复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大气古朴的中式建筑等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集中呈现,青岛“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别称也由此而来。

“历史建筑对青岛意义非凡,它们既见证了历史动荡时期的斗争与隐忍,又牵起这座新一线城市飞速发展的轨迹。并且,大部分建筑现在仍在使用中,部分成为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部分作为商业用途,还有的延续了居住功能,城市的基因与性格实现了永续传承。”青岛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邱玉胜表示。

始建于1901年的安娜别墅是一幢百年德式洋房,如今更新为集婚拍驿站、婚恋主题项目为一体的城市浪漫地标,上千对新人在这里登记领证;地处黄县路12号的米黄色日式楼房,是老舍先生写下《骆驼祥子》的地方,目前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免费向游客开放;“网红墙”是“万字会”旧址的一部分,历经百年风霜之后,在去年经过修缮后全新亮相,成为网红新地标……活化焕新的古建筑,在展现青岛人文风貌之余,也成为“诗与远方”深度融合的新名片。

跟着导航一路走走停停,记者从鱼山路向着中山路行进。途中,记者偶遇了位于龙江路7号的赵太侔故居,它在去年刚刚对外开放,成为人们了解当年文人名士拳拳抱国之心的一扇窗口;走进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里面的一砖一瓦凝聚着近代以来青岛城市的历史风云,体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美学对话;路过著名的圣弥厄尔教堂时,正巧有一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这里作为我国唯一的祝圣教堂仍在履行使命……

作为本次城市漫步的最后一站,记者抵达了著名的“百年商业街”中山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闹的消费新场景——路中间设置了售卖亭,引入了甜品、饮品、运动品牌等业态,增加了休闲桌椅和花坛,许多游客在休闲区休息聊天;巧克力博物馆在不久前开业,有着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随着中山路改造工程基本完结,休闲街区的模样已见雏形。

人们常说,一条中山路,半部青岛史。中山路是青岛最早的商业街,也是青岛城市化的起点。站在中山路与德县路、保定路交叉口的位置,可以看到南北两段路宽大约相差5米,两边的建筑风格也大不相同,南段以欧式建筑为主、北段以里院建筑为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呢?

“德租时期,中山路原分为两段,南段是栈桥至德县路,名斐迭里街,属德国等欧美侨民居住,北段自德县路至大窑沟,名山东街,属中国人居住的‘大鲍岛区’,因而中山路南北两段建筑风格迥异,基建设施也有天壤之别。”邱玉胜解释,“这些痕迹见证着德国殖民者实行‘华洋分治’即种族隔离政策的罪恶历史,但它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中山路打造国家级休闲街区增添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

“炎炎夏日,在青岛迎着海风逛逛历史建筑、吃点当地美食,特别安逸。”近日,四川游客陈女士来到大鲍岛游玩,“我去了安居里、泰福里和广兴里,每座里院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它们现在入驻了流行的业态,我体验了咖啡和旅拍,价格合理,品质也不错。”

恰如四合院之于北京,里院是青岛本土原生态的建筑风格。据了解,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涵纳了187个里院。街区南片以“日逛”为主,引入创意零售、网红餐饮、体验互动、博物展览等业态,营造“周末微度假都市慢生活” 的休闲氛围;街区北片则以“夜游”为主,引入品质宴请、音乐酒吧、休闲娱乐、特色民宿等夜购、夜食、夜体验的夜经济相关产业,满足市民游客“全时”“全季”的休闲娱乐需求。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鹤颖 通讯员 提文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