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14日讯(记者 徐赐豪),“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接到这么大的单子了,美国订单回来了。”义乌市璟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芬难掩兴奋,向记者展示昨日(13日)收到的来自美国老买家的30万双袜子订单。

据吴庆芬透露,此前因关税上调,不少已下单的美国客户要求暂停生产,现在纷纷要求复工。

上海蒴宇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余海涛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现在发往美国的货舱位十分紧张,每个货柜运费瞬间涨了几百美金。

此次变化源于中美关税谈判的新进展。

自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贸然上调关税进而引发中美关税摩擦,高额关税让美国客户订单锐减。5月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经会谈达成协议,美国将在90天内把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也将把美国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

多位外贸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关税下降预计会引发订单爆发。不少美国客户此前积压了不少需求,在接下来90天的“窗口期”内,会选择从中国大量补货。

中美关税的相关协议达成后,《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些外贸群和美国关税及物流群瞬间热闹起来。有人长舒一口气,但也有人持谨慎。“毕竟过去一个多月贸易形势变化多端,未来是否还会有新变数,谁也无法预料。”

不过,对于众多外贸企业来说,这90天的“窗口期”无疑是抓住机遇、拓展业务、加速市场转型的好时机。

90天的窗口期,美国买家“疯狂”补货

“知道订单会来!没想到一天光新订单就来了4个,总计30万美金!”深圳市麦祺佳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5月13日的订单金额几乎顶平时半个月的订单总额。她粗略计算了一下,本周计划要向美国发出8个集装箱的货品。

王莉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麦祺佳家居有不少美国客户是亚马逊卖家,他们很怕缺货,不少人未雨绸缪在去年12月底就囤了三四个月的货,“4月美国关税不断上调时,他们订单照下,但是不让出货。我手头只有30%的定金,说实话心里还是蛮担心的。现在他们尾款都付过来了,通知赶紧出货。”

“有几个着急的,直接要求部分货物直接走空运,这在以前几乎没有发生过!感觉这90天订单会有井喷的感觉。”王莉预测,她手头的美国客户基本都到了补货阶段,再加上大家对90天后的关税政策的走向依然抱有谨慎,从目前的订单金额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三四个月的库存量在囤货。

义乌市璟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芬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目前美国的客户要求就是缩短供货期,从交货周期由此前的35天到40天,压缩到25天到30天。“因为客户担心之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调整风险。”

“他们现在的补单需求都很着急,希望我们能尽快在一个月内完成生产。因为后续货物还要在海上漂一个月。”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林锋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一个长期联系的美国老客户打算下1-2个柜,总金额在15万美金左右。“不论美国的买家还是中国的卖家都希望抓住90天的出货窗口期!”

丁林锋主营的是房车遮阳篷,美国销售额占比50%。因为不可替代性,4月份的关税虽然一直在涨,丁林锋的美国客户们还是在下单。

这次下调,他给《科创板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房车遮阳篷的关税从153.8%降到了38.8%。超100%的关税下调幅度,催化了美国客户的下单速度。

“有价格就赶紧拿舱位。”上海蒴宇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余海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发往美国的货舱位很紧张,中美达成协议后每柜涨了几百美金不等。

主营美国整柜正规清关的深圳人人数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祥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传统外贸估计会大批量出货,导致海运运力紧张,价格上涨。

“目前清关方面的单量还没有体现出来,从货代方面获悉接下来柜量会加多美国申报。”陈祥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说道。

外贸企业寻求多元化市场

经过4月份的关税波动,许多企业意识到,美国市场已不再是唯一的“贸易香饽饽”,寻找新的出路迫在眉睫。

走访中,《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选择开辟多元化市场,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而另一些企业则转而深耕国内市场,做起了内销生意。

以主打海外市场的青岛力泰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最后一次运往美国的生姜于今年1月6日从青岛港出发,数量为25.46吨。

该公司负责人焦立乾透露,在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协议后,美国运营商立即联系他询问出口价格。然而,焦立乾却心存顾虑,他表示“还没有考虑好要不要继续向美国供货,今天降下来,明天呢?再来这么一下受不了”。

焦立乾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每天销售量可达2吨多。

义乌市璟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芬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美国市场占比达到30%,但考虑到美国关税的不稳定,可能在今年6月份去考察非洲和东南亚市场。

有些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则在做市场转移。。

为应对关税压力,Temu和Shein率先采取行动,削减了在美国的广告支出,转而加大对其他市场的投入。Sensor Tower数据显示,今年4月,Shein在法国和英国市场的数字广告支出环比增长35%,Temu在两国增幅分别达40%和20%。

Temu更是积极呼吁中国卖家关注其他市场。《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5月份初Temu在广州举办的相关会议上,活动涵盖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三个会议环节,并举办了一场时装秀,重点展示这些地区的风格。

有卖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Temu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商家要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而多元化就意味着开拓新兴市场。

深圳跨境卖家徐小永也在积极调整战略,他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最近在德国慕尼黑考察,接下来准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欧洲市场”。目前,他开始在TikTok、Temu以及沃尔玛三个平台开展美区和欧洲的业务。

跨境卖家刘正(化名)则是较早开始市场转移的企业之一。据他透露,从2023年就开始逐渐从美国市场向欧洲、中东、拉美等其他市场转移。如今,其整个营业额在上亿元左右,美国市场在其生意中的占比已不到40%。

刘正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美国市场竞争激烈,终端价格不断下降,而成本却在持续上升,导致利润难以提升,因此他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其他市场。

“我们从2021年开始运营美国市场,但到2024年就没有再更新新品了,一直都是老的链接和老品在维护。”刘正表示,中东会是他今年主要布局的市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赐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