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2025开年第一爆应该不用争了。

在《大奉打更人》《白月梵星》和《国色芳华》为了开年爆款打得火热之时,爱奇艺迷雾剧场的《漂白》横空出世成为了年初最大的黑马。

开播五天刷新迷雾剧场历史最高数据、开播六天成为迷雾剧场首个破万剧集,诞生了“干中学”“肉联厂F4”等多个爆梗,云合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已经飙升至第一,《漂白》再次打响了迷雾剧场,爱奇也终于回归了舒适区

在剧集爆火的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

《漂白》改编自陈坪的同名小说,原著以“杨树彬团伙911杀人碎尸案”为原型创作,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存在现实原型,实际上这也是《漂白》剧情发展、犯罪场面如此“生猛”的原因,硬核情节硬控住了观众。

但随着故事即将迎来大结局,《漂白》的剧情却引起了多方争议。一是知名大V发文质疑剧名和剧情抄袭了他2012年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漂白》;二是剧情是否涉及对反派犯罪人员的美化和剧外营销是否存在“娱乐化犯罪”的问题。

关于是否抄袭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后方能认定,但从影视改编创作层面上,以真实案件为原型的《漂白》在改编尺度上确实值得探讨。

肉联厂F4火了

看过《漂白》的观众对于这部剧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可能大部分观众都会给出“肉联厂F4”“锅铲姐”“干中学”的答案。

“肉联厂F4”代指剧中的恶人团队,也就是现实中的“杨树彬团队”。由于四人在剧中合作引诱虐杀多名夜店女郎,在勒索钱财后将她们残忍杀害肢解,并用绞肉机将尸体绞成肉泥,四处抛尸,因而被称为“肉联厂”。

“锅铲姐”则是指恶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成员宋红玉,她在剧中用锅铲作为工具残忍虐打女性受害者,因而被观众取了这个外号。事实上,用锅铲虐打受害者的桥段是原案件中真实存在的,受害者原型甚至因此至今无法生育。

“干中学”是四大恶人之一吉大顺的一句台词,意思就是一边干一边学,而这个“干”是指凌虐、碎尸等一系列犯罪行为。

无论是狠辣的作案手法还是虐打受害者的内容,都来自原案件细节,承载着无数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属切身经历的伤痛,但“肉联厂F4”“锅铲姐”“干中学”这类热梗的传播明显带有娱乐性质

比如“肉联厂”指的是作案团队杀人碎尸,但“F4”这个词来自于偶像剧,用以形容四位犯罪人员显然具有美化性质,甚至演员本人以及剧方都在玩梗,互联网上还流行起了模仿“肉联厂F4”酷炫拍照站位。

客观来说,通过将反派人物塑造的更加立体可怖,来剖析犯罪分子的罪恶深度,彰显正义的力量,在立意上没有太大问题。引起争议之处在于,对于存在原型案件的故事,改编创作大篇幅地剖析犯罪心理、凸显罪犯形象,导致大范围的娱乐化传播究竟是否合适?

细究“肉联厂F4”“锅铲姐”这类娱乐化反派的词汇成为网络热梗的原因,本质上是剧情对犯罪分子的刻画过于立体深入,导致观众对于角色产生了认同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追捧

比如犯罪团队的核心邓立钢,剧中他在开出租车时与不讲理的女乘客发生冲突,不小心误杀的对方并毁尸灭迹,导致他走上了杀人犯罪这条路;而团队副手石毕则是因为妻子出轨,他“被逼”杀妻,剧方甚至将其定位为“老实人”;宋红玉最开始也是被犯罪团队侵犯虐待的受害者,最终却自甘堕落成为了施暴者,甚至还给她安排了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

剧集对犯罪分子的刻画并不是单纯从批判的角度,为他们走上犯罪之路找好了“借口”,甚至四人在逃亡路上依旧是是珠光宝气、酷炫拉风,这种抛弃了单一的坏,更立体、更有层次的角色确实会更精彩,并且不否认几位演员优秀的演技为角色加分不少,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美化了犯罪分子作恶本质。

正如日剧《非自然死亡》中石原里美的一句台词:遗体摆在我们面前就说明了生命被剥夺这个无法挽回的事实,不知道犯人的心情,也没必要理解你,我们对于不幸的身世不感兴趣,也不管动机是什么。

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剧集中的犯罪团队是存在原型的,案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杀害、肢解受害者多达10人,仅有一对亲姐妹存活下来,也就是《漂白》中赵今麦饰演的“甄珍”的原型。受害者一直生活在痛苦和阴影中,案件破获后她还亲自飞往当地公安表示感谢,并透露了自己被虐打的细节。

剧集前期的宣发重点也是对真实案件的改编,将剧集本身与真实案件强关联起来,达到了引流的效果,但随着剧情的推进,立体的反派人物以更娱乐化的形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原案件的严肃性和恶劣性,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其实已经有不少观众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于《漂白》的态度也从推荐好评转变为反思,真实刑案影视化的尺度在哪?如何在伦理范围内进行改编也成了影视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真实刑案的改编需要边界

从市场表现来说,《漂白》无疑是超过预期的。

在悬疑罪案剧进入网生时代之后,内容平台对于这类剧集的打造以IP改编为主,追求“高概念”设定,各种眼花缭乱的故事确实给观众带来了相当新颖的追剧体验,但随着悬疑赛道的内卷,获取流量越来越难,内容制作方为了抓流量,开始从真实刑事案件取材。

一方面,真实刑事案件本身就拥有群众基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能够紧紧抓住观众情绪;另一方面,真实刑事案件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完整主线的故事,具有的强烈且极端的情绪表达,更适合进行戏剧化改编。

因而近两年取材自真实刑案的剧集并不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个月刚刚播出的《我是刑警》,集中取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案、要案,并进行了还原呈现,央八实时收视率破4,收获无数好评。

同样取材自真实刑事案件,甚至两部剧同样都在爱奇艺播出,为什么《漂白》和《我是刑警》的口碑却天差地别?

客观来说,《我是刑警》是纪实刑侦剧,内容创作的重点在于对警方破案过程的展现,为警察立传,对于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也是简单明快的呈现,并没有花大量篇幅去挖掘罪犯的心理,只看行为不看动机,剧集播出后观众讨论更多的也是警方摸排查案的辛苦。

但显然《漂白》是相反的,更像是一部犯罪片,用镜头语言去展现对受害者的虐打,通过各种刺激眼球的画面和标签抓到了流量,但剧集播出后却达成了娱乐化罪犯的效果,观众的体感与反馈其实就代表着剧集传达出了怎么样的内容意义。

两部剧对于真实刑事案件的改编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从播出成绩来看,都是成功的影视作品,但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漂白》所引发的关于“娱乐化犯罪”的争议确实是不太合适的。

《漂白》的导演曹凯在提到创作初衷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直面恶人之恶,剖析罪犯伪装的真实面目,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正义的艰难与罪恶的深度。”

现阶段已经不是样板戏的年代,确实需要有更多丰富的视角出现,《狂飙》反派的爆红就证明了观众确实喜欢更复杂、更立体的人物角色,但存在案件原型、人物原型就注定了改编创作是具有边界和底线的,艺术加工决不能美化犯罪、伤害受害者

毫无疑问,对真实刑事案件的改编确实成为了获取流量的抓手,但内容改编的尺度和伦理也是制作方需要关注的重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