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Mauricio de Maio博士

全球权威医疗美学专家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祖母50多岁,那时的我认为50岁已经是暮年了,与美和追求美几乎再无瓜葛。现在我们再见到50多岁的人士,大概率会先注意到他们的个性特点、风格品位或者谈吐魅力,而非定义他们年龄的那个数字。在很多人的容貌和神态上,已经很难发现岁月的痕迹或者年龄的标签。

在短短几十年间,人类对美的追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抑或是观念的改变?对于美的追求人类从未止步,但颠扑不破的历史规律是,对美好的向往和对于美丽的追求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诉求;而支撑和助力人们这类诉求的一定是科技进步。

当然,美如繁花竞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追求美的确也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今天人们常说的“人造感”过重,或者美得如复制粘贴、缺乏特色。还有一些人的本意是修饰自我容貌,却带来了很多困扰,可能的原因是他们的“美”被框定在某些错误的认知和产品里。例如,社交媒体讨论的“馒化”问题,在医学上被称作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看到“馒化”问题正在成为一个并不罕见的现象。

中国的哲学里有“不欲盈”,“过度”在美容界也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求美而不得,但是“背锅”的并不应该是科技本身。

我去过很多国家做调研,发现很多需求者在做出求美选择时,第一标准是追随趋势,比如,会直接拿着明星照片或者美颜后的滤镜图来到诊所,希望达到同款效果。我也相信很多人对于最新的医学技术和专业词汇能够如数家珍。但是对于自身的审美能力,也就是“美商”,才是需要构建的一种能力。鼻子是不是越高越好,额头是不是越丰满越好,是否可以拥有某某明星的嘴唇——这些问题,都不应该脱离你的自然状态和个性而单独存在。

合格的医疗美学医生首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面部解剖结构,充分掌握全面部平衡美学。医美是一门在医学框架下的严谨学科。专业的医生在进行治疗时,会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产品,着重通过骨性支撑提升面部轮廓,而非单纯补充组织容量,他们会避免单次、单部位过度注射,确保面部自然与和谐,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后续问题的出现。

这里,我也要再次提醒很多数字时代的爱美人士——有些“修容”效果只有修图软件能够实现,现实中的医生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使之成真。在美容治疗中,所谓的“完美”,实际是用科学安全的方式帮助我们达到求美诉求,同时提高审美能力,用更加系统化、全面的视角去定义美、追求美。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如果我的祖母在她50多岁的时候也能拥有今天的美容科技,也可能在我的记忆 里 就不再是个 “暮年的人”了吧。偶尔感慨岁月雕琢给面容留下的痕迹,也能尽情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自信和美好,如此老去,也是一件令人满足的事吧!

原文刊载于《时尚COSMO》12月刊

编辑: Dalei

新媒体编辑:兰昕雨

排版:Jul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