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份外卖,竟陷入“囚徒困境”?

您吃了 吗?

这句话的含义在七月份陡然改变——今天你吃了“0元购”的外卖吗?

2.2元的瑞幸咖啡、10元的肯德基汉堡、首单1元的快餐、甚至“0元购”奶茶……羊毛党终于赶上了好年景,仿佛随时都能薅到、京东和淘宝闪购的羊毛!

其实,这场外卖电商大战早从年初外卖正式上线就拉开了序幕,历经京东外卖发动的“骑手保卫战”、刘强东和王兴亲自下场的“BOSS荣誉战”,而今终于进阶到了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价格补贴战”!对于每个“吃货”来说,这个夏天是充满了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但是,这就是故事的全部了吗?不,在满足口腹之欲之后,我们还必须思考一下这场商战的底层经济逻辑,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未来很多个夏天的外卖消费。

七月的补贴战,三大外卖电商都下了血本:新入局者京东“品质外卖”,主攻高校市场,发放 “满15减10” 餐补券,免佣金还补贴配送费;守擂者美团,大手笔投放“0元吃”、“0元喝”红包,单日创下1.2亿的订单记录;阿里系由淘宝代表出战,推出“500亿元补贴计划”,不仅补贴用户,还兼顾线上店铺。这些真金白银到底流进了谁的口袋呢?

这场商战波及到的主要人群有三个:店铺、骑手和食客,从表面上看,这三方都是受益者。外卖商家,可谓“苦平台暴政久矣”!过去因为美团、饿了么两强对峙,他们曾被迫“二选一”,还有付出入驻费、促销费、推广费等费用,每一笔订单都要支付高比例的佣金提成给平台,最后辛辛苦苦给平台打工。如今终于将更多的利润留在了自己的口袋!

困在算法里的骑手之苦有目共睹:限定送餐时长、严格的送餐路线、系统强制派单……像最底层的工蚁一样,爬最远的路、背最重的货、吃最少的饭!如今他们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尊严,得到了更多的福利和保障,送餐也增添了动力。

最开心的还要是消费者,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无数张无门槛券如狂风暴雨袭来,什么“拼好饭”?哪有“白吃”香!这真的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吗?不,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一个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格低于成本,在经济学中是极其反常的现象,待繁华落尽,谁来打扫一地鸡毛?

我们不妨将时间回拨十年,那一年爆发了外卖行业的“第一次补贴大战”。

当时参战三方是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日均烧钱数千万,用户1分钱吃外卖成常态,骑手月入过万。百度外卖首先掉队,以5亿美元卖身饿了么。随后美团合并大众点评,借流量入口决战饿了么。最终美团胜出,与对手“七三比例”瓜分市场。鸣金收兵之后,终有人需要“战后重建”买单,于是:补贴消失了,配送费上涨;商户佣金从5%升至15%-25%;骑手在更严苛的算法中疲于奔命。

如今“外卖行业的二战”已经打响,新任“御三家”动用了更多的战争储备,弹药更充足,战况加激烈,但也预示了战役过后,需要有人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战争窟窿”。我们无法预测战役的结局,京东能否撕开美团、淘宝闪购的防线,三国鼎立?抑或是新玩家搅局未果,最终仍是双雄争霸?无论哪种,赢家通吃后的“收割镰刀”,往往比竞争时的“补贴蜜糖”挥舞得更勤快。

历史从不新鲜,只是换了主角和筹码。今日狂欢的“0元购”,或许正为明日的“账单日”默默充值。被“薅秃”的商家们,需要为新的“垄断者”支付更高的流量费用;困住骑手的算法囚笼,经过实战将迅速升级;消费者也将从“上帝”跌回人间,为曾经白嫖的每一杯奶茶,支付高昂的代价。

毕竟,“战胜者”有权收回自己之前的所有付出,这是不需要经济学知识就能理解的市场准则。

商业的吊诡在于:最理性的玩家,往往被迫做出最疯狂的选择。因为他们深陷“囚徒困境”,无法自拔。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数学家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美国数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于1950年提出。要想理解它,需要你将自己代入到一个“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中去。

警方逮捕了嫌疑犯甲和乙,将两人分开审讯。甲和乙面临着同样的两种选择:主动交代or拒不合作。如果两人都交代,将共同承担罪名,服刑5年;若两人都不合作,警方没有证据,只能释放两人;若其中一个人主动交代而另一人拒不合作,则不合作的人将承担所有罪名,囚禁10年,污点证人只需服刑1年。如果你是甲,你会选择主动交代还是拒不合作?

“我要是死扛,万一同伙把我出卖了呢?那我不就傻乎乎蹲10年大牢?太亏了!……我主动交代,最差也就是两人一起蹲5年,还有个伴儿……若运气好的话,他拒不认罪,我就能立马拍拍屁股走人啊!”于是你做了抉择——主动交代。真巧!乙也是这么想的!本来,你们是可以都坚持到底,无罪释放,但就因为对人心的不信任(或者说太信任),选择了对团体来说最差的抉择——一起坐牢。

一群聪明人合力干了一件最蠢的事——这就是“囚徒困境”最佳的注解。

“囚徒困境”冷酷地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人们总会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前;在人际交往中,害怕背叛的人往往会首先背叛他人;最多人选择的平衡点,往往都是对集体最不利的那个选择。

像“外卖大战”这样的囚徒困境,其实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网约车APP补贴大战;共享单车的押金大战;同一条街上不同品牌奶茶店的打折促销;公司内卷造成“自愿996”蔚然成风;化工厂在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和偷排废水之间的抉择……当“出卖队友”的诱惑太大,而“信任队友”的风险太高时,一群“聪明”的个体,往往会做出对所有人都不利的“蠢”决定。

真正的“外卖自由”从不是靠吸血式补贴实现的,它诞生于平台停止互撕、商户重获利润、骑手赢得尊严的良性生态中。商业文明的进步,首先要从那个猜忌的牢笼里走出来,毕竟囚徒的最终救赎,是共同推开那扇写着“合作”的大门。

“囚徒困境”真的无解吗?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作为参考:中国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曾经为争夺信号覆盖优势,各自疯狂建设信号塔,这种“囚徒困境”所产生的高昂基建费用,让三者苦不堪言。2014年三家共同成立了,统筹管理已建和未来新建的信号塔资产,实行“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共用”模式。此后,三家通信公司转而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无法预估这个案例对当前的“外卖大战”参与者们有哪些参考意义,但它确实为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一个成功思路。走出困境,或许不在于算计如何独善其身,而在于能否找到那把打开共同牢笼的钥匙——共享的智慧比竞争的锋芒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未来!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