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上有最好的活法,那就是“让别人做别人,让自己做自己”。

人活一生,不得不和别人交往,但彼此不要影响太深,更不要纠缠不清。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时间段的自己也是不同的,需要认识,并且积极改变。

不要活在别人眼里,也不活在自己的人性里,是最轻松的活法。

01

不要活在别人眼里,要学会做自己。

你在别人眼里,没有那么重要。

你的外形、言行、工作成绩和收入,别人看到了,但没有当一回事。更没有谁,踏入你的内心世界,去窥探你的喜怒哀乐。

有个叫“麦香鸡块”的作者,讲述了她在职场上的一段经历。

和同事出差,一起住酒店。

同事随口说:“总是吹头发,小心秃顶啊。”

顺着同事的话,她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掉发很严重。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头发看起来很多?她想了很多办法,比方说,剪短发、做卷发、上发胶。

有一天,她费了很大功夫,找到最合适的假发,然后带着去上班。

到了下午,她问身边的人:“我有什么改变?”

大家笑着问:“衣服是新的?有喜事?口红不同?”

原来,她的新头发,压根就没有引起人家的注意,她原来的头发,人家也不在乎。而她自己,却因此折腾了好几年,累得很。

作家张皓宸说:“生活是一场无师自通的修行,从喧闹的人际关系里学会孤独,从热爱的事情上学会妥协,从依赖的人身上学会分别。”

你总是在乎别人的眼神,慢慢就会去迎合别人的生活观点,别人的审美。从而,一步一步迷失自己。

想一想,你把自己的脚,伸入别人的鞋子里,有多难受?

要么鞋子太大,要么太小,要么跟太高,要么颜色你不喜欢......硬着头皮去穿,你很容易扭到脚。

而那个递给你鞋子的人,还会说:“真没有用。看我,穿这双鞋,健步如飞。”

如果是小气的人,还会怪你弄破了他的鞋,而不是心疼你疼痛、肿起来的脚。

好的人生,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02

不要活在自己的人性里,要懂得克制自己。

在《长短经》有一句话:“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

有人造了很多车,然后祈祷大家都富起来。不是商人善良,而是商人要把车卖给有钱人。

有人做了锋利的箭,不是他要恶意伤人,而是能伤人的箭,才有市场。

顺理成章,棺材店希望有人过世,也就好理解了。

人性的根本,是追逐利益的,并且希望利益都归自己。社交、言行,包括读书,都有可能是冲着利益而去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就说明了读书和功利的关系,读书人就要做官。就像“范进中举”的故事一样,一旦中了举人,就有人来送礼,就混入了富人的圈子。

除了贪图利益,人还会贪色、生气、懒惰等。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之所以在结婚之后,还要爱上西门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丈夫武大郎太丑陋,也没有赚钱的本事,而西门庆则不同,有钱,还很帅气。

因为贪色,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结局,都不太好。

关于生气,就更可怕了。正所谓,冲动是魔鬼。

懒得也能害人,导致一个人停止前行。生活困顿的时候,人就想着要躺下了。若是有人管饭,可能一辈子躺着,也是不错的选择。

真正聪明的人,善于克制自己的人性,拥有“自律”的品格。

把不好的人性克制了,人才会有好的人品。

三国时的司马懿,面对诸葛亮这个强大的对手,放弃了自己的脾气,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在空城计里,司马懿宁愿撤退,也不冒险。

当诸葛亮送来女人的衣服,嘲讽司马懿是一个女人,胆小怕事,妇人之见。司马懿压住了火,还穿戴好女人的衣服,自我解嘲了一阵子。

不难发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最后还是败给了司马懿——这就是克制人性的效果。

03

不要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要一生进取。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经验。

经验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会习惯“凭借经验办事”。因而你的认知,就被固化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有电话机的,都是凤毛麟角。

你想尽办法买电话机,然后联系出门在外的亲戚朋友。

现在有了手机,能够随时随地联系人,还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如果你还要寻找电话机,恐怕是很难的。这样的经验,过时了。

更多的 时候,你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看世界......你不知道自己的眼界,是一个角度而已,无法看到全部。

过去的认知,会让你固步自封;单方面的认知,会让你以偏概全。

记住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你之所以活得不好,是因为你的认知太少,并不是世界不好。

每天都读书,跟上时代,你才会开心起来,赚钱也容易。

03

你之所以活得那么累,是你太在乎别人了,也太固执了。

路遥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人是很奇妙的,也是千姿百态的,不要因为喜欢一片海滩,就拒绝海边的一道悬崖;不要因为偏爱瘦瘦的人,就厌恶身边的胖子。

打破思维的牢笼,走出去就有海阔天空。

你可以昨天难受,但是别把难受带到今天。

你可以不喜欢,但是别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