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墨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殉葬的传统,而活人殉葬最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活人殉葬最流行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大王侯都有这一习惯,直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以兵马俑代替才暂时废除。但是随着后世的王朝建立,活人殉葬再度出现,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真正的废除。 实际上对于活人殉葬很多人都表示不满,荀子在《荀子·礼论篇》中说: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

意思是消减死人的随葬品,拿来给活人使用,这是墨子的主张,而减少活人的花费给死人陪葬是糊涂,至于杀死活人或者使用活人殉葬是最残忍的习俗。 可惜因为当时的主流和制度,活人殉葬屡禁不绝。古人受“事死如事生”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和生前一样,也需要有人伺候,因此古代帝王去世后都会找活人殉葬。那么那些被活埋的活人,在墓穴中能够活多久?

《史记》中关于活人殉葬最多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秦武公死时,殉葬了66人,秦穆公死时,殉葬了177人,著名的《诗经·黄鸟》就是讽刺秦穆公殉葬,并且悲惋那些被殉葬的人。就连齐桓公江小白,被饿死一个多月后,也依旧要找活人殉葬,由此可见当时国君殉葬的制度已经成为定性。 实际上活埋作为殉葬的手段之一,并不算最残忍的,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朝时期的君主武丁,在讨伐了羌方之后,俘虏了许多奴隶。这些奴隶有的就成为了殉葬品,而当时殉葬的常用手段是“伐”和“燎”,也就是砍头和火烧,其次才是活埋。除此之外还有将人剁碎血祭的殉葬手段,简直令人发指。

至于被活埋的人,也有两种不同方式,一个是被钉在棺材里,等待窒息而死。另一种则是直接埋在墓室中,比如吴王阖闾,他在自己的女儿自杀后,建立了一座非常大的陵墓。同时对外宣传这座陵墓多么奢华,引诱许多百姓来参观。等到百姓进入陵墓时,他就将大门锁死,同时埋上黄土,让这些百姓给自己的女儿陪葬。 因此可以分析,如果是直接埋在墓室内,那么这些活人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活不同的时间。根据人类呼吸的氧气数值可以推断,如果殉葬人数少于18人,大概可以存活3天,最后会因为饥渴和缺氧而死。

如果人数大于18人却少于56人,那么他们活不过三天就会缺氧而死。如果殉葬的人数大于56人,那么他们在一天之内就会因为氧气被消耗光而去世。由此可见活人殉葬是多么残忍,那些被埋在陵墓中的人,不仅要面对恐惧和黑暗,还要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至于被关在棺材里的人,一般都不会活过一天。因为棺材中的氧气含量更低,不到一天就会消耗殆尽。而在氧气消耗完之前,人会拼命的挣扎,在棺材上留下抓挠的手印,最后去世时可能都保持着挣扎扭曲的姿势。

当然还有一类人更加可怜,他们有的是皇帝宠爱的妃子,有的则是皇帝宠溺的大臣,在他们死后会被从脑袋上灌注水银,以保证尸身不腐。到了地下依旧可以好好服侍皇帝,这些人生前都是遭受了巨大痛苦,死后尸体也不会腐烂。 据说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死后就被灌了水银,为的就是保持尸体不腐烂,等到康熙死后陪葬。而《延禧攻略》主角魏璎珞的原型,魏佳氏在棺木出土时,尸体也栩栩如生。专家从她的尸体中找到了毒药的成分,虽然不是灌溉水银,但是也通过毒药保证尸体不腐,为的就是等乾隆死后,还可以继续以生前的长相服侍乾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