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网络上热传的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小作文”,觉得题目取得真好,作者水平定然很高。一读之下也觉得作者文字能力真是不错,不愧是985高校的文学硕士。

但写的内容却让人觉得满不是味。

原来这是一篇武汉大学一位姓顾的“选调生”抱怨工作没找好的文章,涉及西北小城嘉峪关。

你听她文中怎么说的:

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

觉得自己像黑奴,一车车拉着黑奴去往不同的地方。

然后觉得自己像妓女,只不过是出卖自由和灵魂。

她还让导师为她背书:

那边能有什么好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你嫁过去我都不同意,什么当地成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

这几句话,倒也有“金句”风范,但它不是亮眼,是辣眼。

那么,她考上的“选调生”是什么概念呢?

百度了一下,这项工作旨在选拔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未来领导干部的培养对象。这一制度为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服务社会的平台。

顾某作为武汉大学的文学硕士,拥有高学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上佳的文笔,她对未来的憧憬和设计自然不低,也值得理解。

参加选调生考试,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这本应是她人生中的一次阶段性成功,值得点赞。

但是现实与理想产生了落差。

但是既然选择了选调生这条路,就意味着必须遵从其规则,服从组织的安排,无论结果是否符合个人的预期。

而选调生的初衷,是服务基层、贴近群众,通过实践锻炼成长为合格的党政干部。

顾某或许曾设想过在更繁华的城市或更高级别的机关工作,但既然选择了选调生这条道路,就应该有到基层去的准备和觉悟。

将基层视为“禁锢”,不仅违背了选调生的初衷,也反映出一种对基层工作的不尊重。

嘉峪关虽然地处偏远,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如今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新兴产业。难道这样的地方,就应该被才智之士放弃吗?

当然,我们也应理解顾某的失落和不满。

他们这些年轻人,从小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可以说在应试环境下从小卷到大,也实在不容易,渴望在大城市或更好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自然无可厚非。

而在求职过程中,在一些企业那里感受到的对女性不公的待遇,选择走选调生这条路,也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求稳。确实也让人觉得女孩不容易。

但现实确实往往并不如人意,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即便不想在这儿过下去,那也可以像一对没有共同语言的恋人那样好聚好散。

可是她却口出恶言。须知,嘉峪关并没有绑架她啊!

这不仅伤害了嘉峪关人民的感情,也反映出其情商的缺失。作为一名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应该用更理性、更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顾某的经历也折射出我们当前的教育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智商教育,让学生和家长都以为,只要考试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好的学习,好的学习,等于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同时也忽视了情商的培养。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同样不可或缺。一个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在生活和职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突发奇想:如果这位同学在写这篇小作文之前正好看过了《我的阿勒泰》,会不会转个调子呢?生活并不只是往上走啊!我们都来读一读《我的阿勒泰》,为自己的人生找准调子吧!

朋友你说呢?

(网图侵删)

#选调生不满嘉峪关,官方确认其已离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