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24中关村论坛-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尹希宁)在今天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8年,海淀区将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创新高地,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超过1000颗,建成超过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

根据《行动计划》,海淀区将实施战略力量牵引行动、产业链条提质行动、应用场景加速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和创新生态优化行动五大行动。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在战略力量牵引行动方面,将强调央企央院发挥主力军作用,促进央企民企协同联动;在产业链条提质行动方面,强调提升整星研制能力、构建大规模商业星座体系、打造全型谱配套产品体系、做强卫星测运控服务;在应用场景加速行动上,强调挖掘卫星数据价值,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开发垂直领域大模型,加强卫星与低空经济、金融保险、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深度融合。

《计划》还提到,海淀区要加快“通导遥”(卫星通信、导航定位以及遥感技术)前沿技术创新和探索太空未来技术。唐超表示,要推动太空算力部署,构建即时遥感与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实现全天候高精度导航定位。

今年1月24日,《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发布,提出要深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北星”产业聚集区,重点聚焦卫星研制、星座运营以及空天信息应用。其中,海淀区要加快实施中关村科学城“星谷”计划,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引领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生态优化行动方面,《计划》也提到海淀区要打造“星谷”产业空间品牌,包括“一城一镇多园”:中国航天城、卫星小镇和特色产业园。这与此前北京市的相关部署形成呼应。

截至目前,海淀区拥有商业航天企业和相关机构超200家,占全市60%;专精特新企业47家,占全市8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上市公司10家,占全市6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