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卿羽飞
编辑 | 卿羽飞
前言
提起相声,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德云社。
这几年,德云社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捧红了许多年轻的相声演员,在曲艺圈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但你敢相信吗?就这样的一个影响力大的相声组织一直没有被官方“曲协”认可。
去年,冯巩成为了新的曲协主席,他在开展的最新一届曲协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
“一定要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努力保持曲艺界的优良行业风气,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曲艺作品。”
网友们觉得,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冯巩的这番话可能是在内涵德云社。
德云社拥有着强大的粉丝基础,但一直不被曲艺主流所待见,一直被称为“野路子”,而一手创立德云社的郭德纲,也一直被一些主流们所排挤。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不被认可”
在郭德纲带领下德云社的相声,就像是一匹黑马,打破了主流相声一直以来对剧场的掌控。
德云社的相声风格可以说是和传统的相声不同,它更加注重和现实实例的结合,郭德纲的相声往往蕴含有讽刺意味。
而且,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往往包含有“荤段子”,这也是曲协经常抨击的问题,认为这样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
也有网友表示“德云社一直低俗,把没文化当笑料。”
可也有网友反驳,没有德云社相声就没落了,德云社把相声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郭德纲一直认为“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在台上相声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逗大家开心,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再加上德云社的兴起影响了其他相声团队的票房,所以德云社至今还在被主流所抵制。
对于这件事,观众们也不买账,有人表示,“没有郭德纲的曲艺家协会还是曲艺家协会吗?”
但郭德纲却带领德云社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
而且,纵观郭德纲的成名之路,那是十分的艰辛。
三次进京
郭德纲出生在天津,因为父母的工作繁忙,所以他在小时候,就每天被送到家附近的工人俱乐部里玩耍。
在那里郭德纲第一次接触到了评书和相声,当时只有几岁的他被深深的吸引了,于是他就央求父母征得父母的同意,让他学习了评书。
于是在1979年,年仅6岁的郭德纲正式拜师西河大鼓书演员高祥凯,开始了评书的学习。
天生聪明的郭德纲很快就掌握了评书的基本技巧,成为了当时登台表演的最小的演员。
两年后,郭德纲又对相声产生了兴趣,于是又拜师学习了相声,之后还跟随王田雨学习西河大鼓。
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郭德纲就已经是个多才多艺的小艺术家了,但郭德纲没有满足于此,他渴望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
于是只有15岁的郭德纲第一次来到了北京,想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郭德纲了解到文工团最近新成立了的一个说唱团,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所以他靠着自己的多才多艺成功考了进去。
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飞黄腾达时,却发现,文工团里的人才太多,而且基本都是身出大家,自己根本排不上号,所以郭德纲日常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或干一些杂活儿,根本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干了一段时间后,郭德纲再也忍受不了这种不受重视的生活,辞职回了老家天津。
在1989年,郭德纲回到天津拜了相声名家杨志刚继续学习相声知识。
之后的郭德纲就开始跟随天津的小剧场一起到处演出以此来谋生。
但北京的遭遇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所以他在1994年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这次来到北京的郭德纲处境更惨。
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人脉郭德纲在北京根本找不到工作,很快他兜里的就花光了,走投无路 的郭德纲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了天津。
他回到天津后就在文化宫附近包了剧场演出,但因为经营不善很快就倒闭了,万般无奈的他只能继续跟着戏曲团四处表演。
可是,郭德纲不信命运,他不相信自己在北京就是闯不出名堂。
在通过四处表演攒了点钱后,郭德纲再次来到了北京,那么这次他能够成功吗?
刚到北京的郭德纲为了省钱,就租在了北京的郊区,一个破败的小平房内。
这个房子房顶漏水四处漏风,可郭德纲为了省钱还是选择住了下来。
安顿下来后,郭德纲就开始四处找寻工作,终于在一个小剧场找到了工作。
打了几天杂后,剧场的人看他比较踏实能干,就让郭德纲登台尝试了一下。
终于等到表现机会的郭德纲在台上使尽浑身解数,把台下的观众笑的前仰后合,赢得了满堂喝彩。
剧团的人一看郭德纲是个可用的人才,就给郭德纲涨到了一个月一千的工资。
这可把郭德纲高兴坏了,但还要等到下个月才发工资,现在他兜里实在是没剩几个钱了,
没办法,郭德纲只能选择每天走路上班,可是因为他租的房子在郊区,只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傍晚才回,每天过得十分辛苦,他想着等到发工资就好了。
终于等到了发工资的日子,而他一分钱也没见到,在他去向主管要钱的时候却被告知,要被拖欠工资,如果不想干的话可以走。
讨薪无果的郭德纲只能离开了,可能因为每天的睡不好觉再加上劳累过度,郭德纲生病了。
可他根本没钱治病,只能把自己的传呼机卖了,来治疗自己的病。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天晚上房东来收租了,根本没有钱的郭德纲只能藏在屋子的柜子里,屏住呼吸装作屋里没有人的样子。
房东在外面连踢门带骂街的,过了半个小时才离开。
听见房东的脚步声消失,郭德纲才从柜子里钻出来,他躺在床上,心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终于成名
郭德纲辞去了小剧场的工作,和李菁等人一起在茶馆说相声,可也只是维持了两年茶馆便倒闭了。
在1998年,郭德纲认识了田立禾、范振钰等人,一同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这也是“德云社”的前身。
并且郭德纲还提出了让相声回归剧场的理念,可是因为生意不好,来听相声的人越来越少最终也停业了。
又跑了两年小剧场的郭德纲还是不甘心,到了2000年,再次和李菁、于谦等人在广德楼剧场举办相声大会。
为了自己剧场的维持,郭德纲参加了《超级大赢家》这个综艺节目,他需要完成“橱窗48小时”这个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需要郭德纲在沿街的一个透明橱窗里连续度过48小时,他的吃喝拉撒都要在橱窗里进行。
挑战进行到第二天,郭德纲就精神崩溃,他在橱窗里不停的摔打东西。
据郭德纲回忆,自己当时就像是服饰店的模特一样,知道的你是在工作,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动物园,晚上躺在地上郭德纲就忍不住的乱想,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
是橱窗上的留言板使郭德纲坚持了下来,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16号下午我们来接你”。
他觉得这就像家人一样,给了他很大的鼓励,随着计时器的指针归零,郭德纲成功完成了挑战,郭德纲这个名字也渐渐的被人所知晓。
在2003年11月,郭德纲和于谦参加北京相声小品的比赛,因为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台风最终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他们的相声也渐奖的被人赏识,开始带着自己的相声团队到各个剧场演出。
但曲艺圈一直十分排外,主流的大剧场根本看不起毫无背景的郭德纲,导致他只能在一些小剧场演出,接触不到大的场合,这让郭德纲十分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恰好这时,侯耀文关注到了郭德纲,觉得他不怕苦,在说相声方面也十分有天赋,所以就收了郭德纲为徒,郭德纲也终于挤进了主流相声圈。
在2006年,凤凰网的记者采访了郭德纲,并把他的多段相声通过广播的形式传播了出去。
这让郭德纲一下子红了,他当时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相声专场,吸引了无数的粉丝,有些没有座位的听众还自带板凳,走廊上坐的都是人,一晚上返场了22次,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这时的德云社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台上演员比观众多的时候了。
德云社已经熬出来了。
走自己的路
随着德云社的越来越红,许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郭德纲的相声常常受到主流的批评,认为他的相声低俗,而且过分的和观众互动。
但经过时间的认证,德云社的相声确实更加受观众们的喜爱。
而且,还会在过去老的相声主题上增加网络段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把相声变得更加年轻化。
不仅如此,德云社还带领相声走向了全世界,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德云社都进行了巡演。
不得不说,郭德纲真是个令人佩服的人,从一穷二白到声名显赫,中间不管经历多少都没有放弃。
你们喜欢听德云社的相声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