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在大家心目中是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常人需要拼尽全部的努力,才有可能踏进这所知名大学。
       在90年代,大学生更是一种荣耀的证明。
       从人大毕业的学生,通常也是社会上的栋梁。
       然而,有这样一位人大的学生却没有把握住时代红利的风口期,一步错步步错,从大山走出去,却最终又被困在了大山,沦为资质平平的农村妇女。
       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出身贫寒,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故事还要从1998年,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伍继红说起。
       1974年,伍继红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父母都是质朴的农民,以种地维持生计温饱。
       虽然伍继红的父母没有念过书,但还是有心培养自己的女儿,深知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了。
       伍继红也不负众望,父母在田地里干农活时,她就在一边的田埂上专心看书,在学校名列前茅,考取了优异的成绩,让全乡的人都刮目相看。
       夜以继日的努力,让伍继红的付出终究有了回报。
       在1994年的广东高考,这个来自偏远乡镇的女孩
       成
       以考取692分的拔尖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档案学。


       消息一出,全村的人都欢呼雀跃,祝贺伍家有了第一位高材生。
       伍继红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之后,内心也是欣喜不已。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含金量非常高。考上大学也就意味着分配工作,以后的温饱就有了着落。
       而进入大学的武继红也依旧没有敢松懈,而是拼尽全力学习专业知识,保证自己不掉队。她还获得了国家档案局设置的档案学奖学金荣誉,一时风光无限。


       二十多岁的伍继红,感觉前途一片大好,自己是真正的从大山飞出来的凤凰。
       只是,命运的交响曲永远不会是轻快婉转的。
       在某一个休止符来临之前,必将隐含着巨大的改变。
       02
       错过包分配,一手好牌出局
       历史书上轻轻翻过的一页,都是无数普通人沉重的一生。
       1996年,“包分配”政策落下帷幕。
       而那时,伍继红还差一年毕业。
       原本未来可期的伍继红,像被泼了一盆凉水一样绝望。
       康庄大道近在咫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艘时代游轮渐行渐远,而她手里的船票如废纸一张,再无作用。
       但无论怎样痛苦,伍继红还是迎来了自己的毕业,离开了人民大学的校园后,她必须从头开始进入社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
       但她在大学所学的档案学,在那个高速发展的年代并没有特别多的用武之地。
       无奈之下,伍继红只好随大流去沿海城市碰碰运气。
       但由于专业的冷门和性格的内向,她并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理想工作。
       但是,伍继红还没有意志消沉,她决定试着去考公务员。
       那时的公务员考试还没有这样的内卷,考试对于伍继红这种名校学霸来说并不算困难。公务员笔试,伍继红高分通过,顺利进入面试环节。
       可是,上天给了第二次机会,她依然没有把握住。
       由于伍继红非常内向,不喜欢与人沟通,在面试表现并没有很出彩。显然,即便是高分选手,也难逃落选命运。


       之后,她只好委身广东一家公司当文员,虽然不善言辞,但好在业务能力不错,也算安稳下来。
       直到她收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等到她匆忙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变成一抔黄土。
       至亲的离世,击溃了这个命运坎坷的大学生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她精神崩溃,辞去了原来的文员工作,在几家工厂周转,都没有长久。
       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打击,让她再也没有信心面对生活,变得更加多愁善感。
       2000年,伍继红嫁给了自己的初中同学郭长华。但对方只有初中文凭,所有人都认为伍继红下嫁,为她感到不值。
       但伍继红认定了眼前的男人就是自己深爱的丈夫,不顾一切和郭长华在一起,为郭家养育了一个孩子,成为家庭主妇。


       从名校高材生到全职主妇,这个差距真是令人震惊。
       然而,伍继红即便妥协到这种程度,依旧没有迎来美好的生活。
       因为在家全身心带孩子,生活的重担自然落给丈夫一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两人的罅隙越来越大。5年后,丈夫带着唯一的女儿离开了伍继红。
       这一走,把伍继红推向了更可悲的深渊。
       无法维持生存的她,二嫁给了村里的一个老光棍。此后的十几年,没有人记得她曾经是村里第一个的大学生,而是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


       03
       名校光环为何拯救不了她?
       伍继红这段尘封的荣耀,直到2017年的扶贫调查才得以揭开。此时,母校人大才知道有这样一位悲惨命运的学生,次次与时代擦肩而过。


       在扶贫和校友会的帮助下,伍继红的日子才慢慢变好,但年过四十的她早已褪去了青春那般意气风发,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感慨。
       但伍继红的故事也不由得让人深思,她明明就站在时代的风口,为何还是会走到"伤仲永"的境地,泯然众人?
       很多人觉得"包分配"的政策落幕,让伍继红的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并不只有她一人面临同样的问题。
       而且彼时彼刻也恰如此时此刻,就业难从来不是一个没有热度的话题,也并非一个人的挑战。
       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自己在掌控。伍继红虽然成绩优异,名校毕业,但始终缺乏了清晰规划,而且没有克服性格上的"致命伤":过于内向。
       内向本身不是缺陷,但过于谨慎小心,就是胆小且无知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伍继红,她的家庭也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化之快,只知道"读书有出路",却忘记这路上需要许多工具和干粮,而非只是痴痴地念书上的之乎者也。


       她的人生,像是一块破碎的钻石,曾经闪耀,却在时间流逝中蒙上灰尘。
       写在最后
       伍继红的遗憾,也像许多寒门学子的缩影:
       拼劲全力进入大学,却处处缺少了规划和破除信息差的能力,从而在一条父辈眼里的老路重蹈覆辙,时代变迁中来不及反应,就与风口上的红利失之交臂。
       名校光环褪去,那些原地踏步的人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浪潮回归到芸芸众生。
       而真正有能力者,从来不以一次考试决定一生,
       希望青年学子们目光再长远一些,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出路。
       作者|鱼籽酱·柏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