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间,浙江余杭有一个名叫杨乃武的书生,他自幼聪敏过人,20余岁就考中秀才,33岁就高中举人。如果不是因为身陷晚清奇案,以杨乃武的才学和见识,肯定也会有一番作为。然而,晚清时期的官场充满了黑暗,导致杨乃武身陷奇冤,他与小白菜受尽冤屈。虽然最后他洗脱了冤屈,可是也被牢狱之灾磨平了锐气,错过了人生中的大好年华。
道光二十一年,杨乃武出生在浙江余杭镇的澄清巷,他的家族世代以种桑养蚕为生,家境殷实,在当地有不小的名气。小时候的杨乃武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精妙文章,后来又成功考中秀才,成为当地有名的读书人。他生性正直,爱打抱不平,曾在当地县衙影壁上题写“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一联,暗讽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两人由此结怨。
刘锡彤对杨乃武十分痛恨,可是因杨乃武有功名在身,刘锡彤也不敢公开得罪。后来到了同治十二年,杨乃武高中癸酉科举人,这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地诬告,导致杨乃武身陷囹圄。而刘锡彤身为知县,非但没能秉公执法,反而屈打成招,将杨乃武判了个秋后问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杨乃武所在的余杭县,有一位名叫毕秀姑的女子,生得容貌秀丽,爱穿一身白衣绿裤,所以人称"小白菜"。毕秀姑17岁的时候,嫁给了豆腐店帮工葛品连为妻,第二年夫妻二人和葛母一块租住在杨乃武家。这原本是最常见的租客关系,结果却因为葛家母子心胸狭隘闹出矛盾。
葛品连性格比较暴躁,多疑善妒,而毕秀姑的性格却落落大方,两人从性格上来说确实并不般配。后来租住在杨家后,杨乃武丧偶鳏居,葛品连就怀疑妻子与杨乃武有染,经常借故打骂妻子。杨乃武不知如何辩解,只好借口租金入不敷出,不再将房子租与葛家,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葛家搬走之后,杨乃武照旧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埋首读书不问窗外闲事。然而,没过多久之后,杨家突然闯进来一帮如狼似虎的衙役,不问缘由就把杨乃武给抓走了。杨家人十分惊慌,连忙托关系去县衙打听,一打听之下全家人都惊呆了,县衙里的人说杨乃武牵扯进一桩人命关系,多半是保不住了。
原来,这个葛品连搬走没多久,有一日就突然暴毙了。葛母据此认为,一定是杨乃武和毕秀姑合谋害死的儿子,于是一纸诉状将杨乃武告上了县衙。余杭县令刘锡彤原本就与杨乃武有仇,于是就借题发挥直接命人将杨乃武和毕秀姑打入死牢。之后刘锡彤召集仵作验尸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并没有仔细查验葛品连的尸体,就断定他是中毒身亡。
杨乃武被判秋后问斩,可葛品连之死根本与他无关,于是他只能拼命叫屈,可是县令刘锡彤却认为他是狡辩。好在杨家在当地也多少有些势力,杨乃武被抓进大牢后,他姐姐就带着诉状进京告起了御状。结果进了京城之后,却被各部衙门互相推诿,都不愿意接这个案子。后来还是《申报》的记者得知后,同情杨乃武的遭遇,将此事发表出来才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因为此事反响甚大,各部衙门也不敢轻视,于是连夜让人将杨乃武与毕秀姑押送进京,连带着葛品连的棺材也被送进了京城。
发生在140多年前的这桩奇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导致杨乃武与小白菜受尽了冤屈,一个法国记者拍下了二人受审的画面,罕见露出了他们的真容。此前杨乃武一案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昭雪,是因为京城的各部衙门互相推诿。如今连慈禧太后都盯着此事,各部大员也就不敢马虎,只用了几天就查明了缘由。
首先是通过京城刑部的仵作对葛品连的尸身进行检验,发现他并非中毒身亡,而是突发疾病暴毙。之后又查明了杨乃武那几日并不在余杭县城,而是去了妻子娘家做客。余杭县令刘锡彤勾结药店老板(已去世)诬陷杨乃武买过砒霜,并将杨乃武与小白菜屈打成招,而仵作沈祥也并未严格检验葛品连尸身。
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被查明后,慈禧太后都感到十分震怒,下旨对一干人等严加查办。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释放,余杭县令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县衙的其他30余人皆被革职查办。最惨的是浙江巡抚杨昌浚和浙江学政胡瑞澜以及杭州知府陈鲁等100余名官员,他们因为在此案中的不作为,最后全都被革除顶戴花翎,而且永不续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