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现在大家好像越来越“怕麻烦”了。
过节嫌人多,生日懒得庆祝,连纪念日都常常用一句“算了算了”带过。我自己也有过这样一段时间,每天光是工作都已经觉得元气耗尽,根本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搞什么仪式感。以前常常在推送提到这个词,突然发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写过了。
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断舍离,在这段时间里,越来越觉得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


前段时间我翻出一沓朋友从各地寄来的明信片——有些已经存了十年二十年。重新读那些手写的祝福,感觉整个人突然就被拉回到了当年的场景,旧日的快乐时光历历在目,特别感动。
正是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让混沌的记忆有了美好的锚点。▼


所以,无论是自己也好,还是跟家人跟朋友在一起,通过一些仪式感去创造一些美好的瞬间,是非常值得去花精力的事情。
仪式感不一定要很隆重,关键是要有心。
哪怕是一张卡片,一次小聚,甚至只是一张合影,都能让平凡的一天变得不一样。▼


今天来分享几个创造仪式感的小方法,全都是简单又容易实现的,一起来看看:
1. 每次去一个新的地方,给重要的人寄手写卡片
“老”读者可能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喜欢收集明信片、也很爱写卡片的人。这么多年过去,我身边重要的朋友家人、工作室小伙伴、一些陪伴多年的读者们......基本都收到过我的手写卡片。
想象一下,在陌生的城市,挑选自己觉得最美的几张卡片,心里想到重要的人,写下对ta的祝福和关心,找到邮筒放进去,然后不知道要经过多久,甚至卡片可能会寄丢,但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这个过程的浪漫,在某一天你的朋友收到了这个彩蛋,于是原本平淡的一天多了几分钟的快乐!

但是很惭愧,这两年工作节奏慢了下来,却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卡片了。现在有电子贺卡和微信红包,表达感情似乎是变得更容易了,但我一直觉得,手写信有它自己的力量和温度,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写起来并不难,但是拿起笔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变得更认真和专注,像是一次对彼此关系的小小整理,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祝福,写完自己都觉得很温馨,收到的人也会很惊喜。


我之前在书里写过,有次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收到了一束花和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上面写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一瞬间又感动又治愈,当然我一下子就猜到那是王大R写的。但我想说的是,不要低估一张卡片的力量。因为,被人惦记的感觉真的很好。


这些年我也收到过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卡片,里面有朋友的分享、陌生城市的邮戳、别致的手绘图案,经过无数次断舍离依然保留了下来,每一张都被我好好地收藏着。就像是藏在时间里的一颗颗糖果,不经意找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甜。
最近搬回原来的房子,我在整理书柜,就找出了这张朋友在挪威旅行时寄给我的卡片。▼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等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当你某天再次翻出它,就能体会到——它们早已不只是纸片,更是一段可以触摸的回忆。
2.每周固定聚会或者定一个约会日
我之前有分享过,因为工作太忙,虽然跟父母住得特别近,但总是没时间好好陪他们,心里也很愧疚。有时候虽然是待在一起,但也是各忙各的,算不上是高质量的相处,更多是他们在照顾我。
于是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和家人固定吃一餐饭。
特别忙的时候怎么办?我干脆把聚餐像工作一样,硬生生地排进了行程里,把每个星期天设为家庭日,如果不出差,就一定要排除万难和爸妈吃饭,后来果然成功了。▼

其实,张罗一家人聚餐,就是单纯想留个空,好好跟家人聊聊天、说说话。
之前看《5%的改变》里面讲到:想有效沟通,就不能只是改变说话的内容,还要换一种沟通的形式。比如,本来用嘴说的,改成写纸条。小小的变化,常常会让对方一愣。而对于那些陷入固定模式的关系,这一愣,就是变化的开始。
这么一想确实,沟通也不一定非正经八百坐下来聊。有些话,特别是对长辈,当面说出来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换种方式反而更自然——比如在礼物里夹一张小纸条,或者写一封信,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次温暖的“深度交流”。▼

说到这个,让我想起我们N年前写过的时尚博主Olivia和她老公Johannes。他们也有一个特别温馨的“沟通仪式”:每周日,是雷打不动的“见面日”。两个人会放下所有事,专注地陪伴对方。▼

Johannes每周日会在Ins上发两人合照,配上标签“Sundays”。
我们之前写的时候他们这个栏目就已经一期不落坚持很久了,没有想到,现在!依然!还在发!▼

当然总有不可抗力让约会无法成行,就算迫不得已没法一起过周日,他们也会遵守这个小小的仪式感,发一张两人在异地的合照。能将这个小小的承诺坚持下去并不容易。▼

我们普通人也常常会因为工作繁重或者社交活动多,而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爱人。不如试试把约会日固定下来。
毕竟,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才最值得我们付出时间,不是吗?
3.偶尔邀请大家来家里聚会/下午茶
我以前总是会觉得,我都不怎么会做饭,朋友来了怎么招待人家呢?这种心理压力无形中击退了邀请朋友来家里的想法,于是总是想想就作罢了。
像阿花的厨艺就特别好,去她家里做客,我嘴上一直说要学做饭,可每次看她从备菜到收拾忙前忙后的样子,总忍不住打退堂鼓——不明白她为什么乐此不疲。▼


直到搬进了小院,我的心态悄悄发生了变化。
其实聚会不需要很大阵仗呀。
一方面我确实比以前更愿意“折腾”这些,也尝试着做了一些简单的饭菜,毕竟这里是点不到外卖的,不得不自己动手。▼
另一方面,哪怕厨艺不好,也可以用很多小方法来增加仪式感,只要肯用心。
比如前两周王大R来家里喝茶,我们用手头有限的物资,搭配了美丽的茶具,自己diy了一个虽简单却充满欢乐的下午茶。▼



前不久,我又借着中秋的名义,把朋友们喊来小院里小聚。
没有复杂的安排,简简单单一起烧烤撸串、喝茶、看月亮,和身边的家人朋友说说笑笑——没想到,这样平凡的夜晚,竟成了今年最温馨的一次相聚。▼


经历了这几次温馨的小聚,我才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也越来越能共情阿花,以及理解美食博主Juana Pepa所说的:“我喜欢把烹饪变成一种仪式,一种特别的存在。”▼


4.计划一次年度旅行
比起写卡片和聚餐,每年认真规划一次旅游,可以说是更能创造美好回忆的仪式感。
无论是独自出发、和朋友同行,还是带上家人一起,暂时离开熟悉的环境,去探索、去感受,本身就意味着遇见新的可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之前分享过几次带父母旅行的经历:8年前带妈妈坐了维京游轮,她回来后一直念念不忘,说这是她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去年,我终于又说动了很少出门的爸爸,一家人整整齐齐踏上旅途,真的是久违了。这张就是他当时帮我们拍的照片,现在重温依然觉得好温馨。▼

其实去旅行,不一定非要去多远,甚至去哪里有时候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陪在身边的人。
哪怕只是在你在的城市或周边,陪自己或陪父母“旅行”一趟,也是不错的选择。
上个月我就和妈妈去了趟香港,陪她吃饭逛街、看维港日落,还特意给她拍了一组“港风大片”,也是一次温馨又轻松的旅程。▼



5.用心准备礼物
每次过节都有小伙伴问我送什么比较好,其实说到送礼这件事,我也踩过不少坑。
之前送给家人的礼物,常常被他们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理由是“太贵重了,舍不得用”,或者“不太实用”。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与其送让他们觉得心疼又舍不得用的礼物,不如选一些他们日常就能够用到、又觉得特别窝心的礼物。▼


见过我妈妈的人都觉得她身体很不错,不过他们毕竟年纪大了,补钙这件事还是得放在心上。
我自己的感受是:除了多陪他们出门散步、晒晒太阳、做点适当运动之外,每天喝点牛奶,其实也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补充营养方式。
所以我会定期专门给爸妈买牛奶,接下来马上是中秋了,也打算在礼物里加上一份他们爱喝的——金典限定呼伦贝尔有机奶。▼

它原生钙含量比较高,从品质到包装都挺在线的,特别适合接下来的中秋国庆双节送礼。▼


选它不只是因为有机认证、全程可追溯这些听起来很靠谱的标准,更是因为奶源很好:它产自呼伦贝尔有机牧场,那片草原光是看景就觉得很治愈。▼



口感也很醇,不腥不腻,家人第一次喝就说"这个奶味很正"。瓶盖是拧开就能喝的设计,一拧开就能闻到治愈的奶香味,喝不完也可以随身带着,特别方便。▼

不光是给家人买,我自己家里也常备金典。早上匆忙出门前旋开一瓶,感觉一整天都踏实了 —— 爱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照顾好,也是仪式感的一种吧。 ▼

我们工作室里好多小伙伴都一直喝它。就算一家人口味各有偏好,这款牛奶也属于几乎人人都能接受、都喜欢喝的那种。▼


无论是左边的金典有机纯牛奶,还是右边的呼伦贝尔限定有机奶,它们富含的优质营养,都能为你的每一天注入持久好状态~▼

中秋快到了,如果你也想送点实用的,不如试试这种"藏进日常"的关怀。
点击下面小程序,把健康和心意一起送给最爱的人——“金典有机,给最爱的人”。▼
现在扫描金典牛奶箱上的二维码,就有机会抽中“价值3000元的金典全年奶卡”,直接把爸妈一整年的优质营养全承包了。
牛奶本就是日常生活中温暖的陪伴,在中秋家宴上拿出它,也让团聚的时刻变得更加圆满。▼

好啦,今天就先分享到这。
仪式感可以让这一个瞬间、这一天跟平常的日子不一样,但并不意味着要买多昂贵的礼物,或者做一件多大的事来制造惊喜,而是用心去创造一份共同的回忆,让自己和别人感受到属于那个时刻的心意。▼


祝大家拥有一个“有仪式感的小长假”!
晚安:)
这是来自黎贝卡的定制广告
编辑:Carmen 统筹:Meow
模特:Meow 实习生:Zoe
摄影:Tain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