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通常我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我总是舍不得扔东西,应该怎么办?”
尤其是到了夏天,一些朋友的衣橱里却还是堆满了棉服、羽绒服舍不得清理,
看着一屋子的冬装,心里犯难,
似乎哪件衣服都有着“不能扔”的充分理由。
每件物品也都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派上的用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在心理因素在作祟,驱使我们成为了“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的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的性格当中的确会有一些特质影响着我们形成囤积的习惯。
对于在早年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而言,囤积的行为可以为他们在生活中注入强烈的安全感和情感能量。
其次,人际关系上的缺失也会促使我们将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上的寄托。
将囤积行为视为是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此外,其他可能导致囤积成瘾行为的还包括诸如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过度的控制需求以及强迫性人格等等。
但无论舍不得扔东西的出发点何在,
我们都应当意识到当简单地重复性囤积行为发展为心理学意义上的“囤积强迫症”时。
它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危害,
最严重的不过于使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偏离。
这种“什么都舍不得扔”的心态,会如同温水煮青蛙般拖垮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的命运。
而那些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的人,
最终都过成了什么样呢?
这里我不妨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例子。
我的来访者之一名叫小李,是个敢想敢干、有闯劲的人,
按道理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执着于囤积物品,但他却偏偏相反。
在高中毕业之后,在家里的资助之下开了一家干洗店,凭着自己的辛勤工作,也赚了不少钱。
在几年后小李又开了一家健身房,雇佣了五六个员工,在事业上也算是干得蒸蒸日上。
但随着自己店面的扩张,小李凡事都坚持着亲力亲为的道理,
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小李没办法左右兼顾,常常是顾此失彼。
小李的妻子曾经劝他放弃一些店面,专心经营利润最为丰厚的几个,
但小李舍不得,一直到上个月,小李的健身房当中因为器械的问题出了事故,
小李作为负责人也被卷入了诉讼当中,面临着巨额的赔偿。
上一次在咨询室见面的时候,小李万般无奈又懊恼不已地我说,
自己的产业可能是要破产了。
在心理学领域,
用以形容这种“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的行为的心理专有名词为“无节制囤积的兴趣”。
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对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而我们对于物品的极度依恋其实也是这种生理机制在起作用的表现。
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
那些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掉的人,他们在感知过程中对于物品的细节和特征更为敏感。
因此更容易将物品所代表的意义具象化,
这种敏感性也会导致他们对物品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进而就有了难以割舍的心态。
但事实上,这种“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的心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其实很有害,
通过囤积想要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无可厚非。
但如果过了度,
就变成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囤积强迫”,
它会徒增我们脑内的压力,
导致我们通过囤积会出现焦虑、不快乐、抑郁的情绪,甚至是消极的自我对话。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囤积强迫还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比如慢性抑郁症、焦虑症、愤怒情绪、生理上的饮食失调和高血压,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从舍不得扔掉的一件衣服、一支笔、一个购物袋,到舍不得扔掉的利益、舍不得扔掉的不再同频的朋友和无法磨合的恋人。
再到舍不得扔掉的烦恼和欲望,
我们行走在人世间,无时无刻不在背着一个无形的背包,
当我们有所收获,我们的背包就会充盈一些,
但如果不辨是非地将欲望和烦恼都装进背包当中,我们身上的负担就会异常沉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拥有一切并不是一个赞美的概念,
学会放下才是人生的主要课题,人生也注定就是一个边走边扔的过程。
-TheEnd-
作者|汤米
编辑|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A.,Scholl,S.G.,&Bless,H.(2018).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15(2),192-20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