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传言最近有部短剧在海外很火。

名字很吸睛,叫《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讲特朗普放弃妻子梅拉尼亚,爱上并执意迎娶一名白宫女性保洁员的故事。

光看名字就感觉这短剧要素齐全。

看了报道中的描述,才发现内容更是相当炸裂。大概是说特朗普被白宫保洁的善良淳朴吸引,坠入爱河,最后在国会演讲时当场表白,于是白宫保洁从灰姑娘变成第一夫人。

很弱智,很狗血,很没逻辑。

但很爽,很符合大家对短剧的认知。

媒体争相报道这部剧如何在海外狂赚1.5亿美元,如何吸引无数人边看边骂边花钱,还强调它帮助了很多好莱坞三线演员提高收入。

其中不乏某些官方媒体。

但是很遗憾,这部剧根本就不存在。

所谓爆火、狂赚,都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

在海外主流短剧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完全搜索不到这部剧的任何痕迹。

新闻里引用的剧照要么是AI生成的,要么是美国综艺里的恶搞片段。

没多久,行业内部人员也出来辟谣了。

他们说,拍短剧也不会无法无天,涉及政治的内容根本过不了海外审核,所以没人会碰。

想想也是,如果这剧真这么火,我们早就能在网盘里看到资源了,切片也肯定被剪得漫天乱飞,哪像现在除了几张图片啥也没有。

更何况,以白宫现在的冲浪速度和拍马程度来看,他们恐怕只乐意看到《重生之我让美国重返辉煌》这样的龙傲天剧本。

回头看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也很离谱。

起初只是网友们在网络上玩梗,拿各种网文、短剧的标题套路打趣特朗普,没想到真有人写了本小说,就叫《我在白宫做保洁》

我点开看了几章,发现故事相当抽象。

尤其是结尾处,特朗普宣布“湘菜外交”启动,还唱起了《难忘今宵》的画面,杀伤力可以和青岛德国下水道的故事相媲美。

*小说内容节选。(恕我直言,这部小说的遣词造句有很典型的AI参与的痕迹。)

由于内容足够猎奇,小说简介又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激发了网友持续性的玩梗热潮。

后来赶上短剧出海热潮,有自媒体也玩了同样的梗,其实原意不是说真有这部剧,只是想表达这种土味剧情要进军海外了。

或许就是这说法,被另外的自媒体当真了(也可能是被AI抓取了),直接写上了标题。

结合后面提到的1.5亿美元(这是说的是当时盛传的中国短剧出海总收入,后来被传为单部短剧的收入),非常能够抢人眼球。

如此吸睛的话题,大家都觉得不容错过,于是消息飞快地远销到了港台、海外,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加工、变形为更炸裂的模样。

最后连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都刊登了。

有了海外知名媒体当背书,消息又很快传回国内,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导致一个如此容易被证伪的假消息,大规模流传开来。

原来以讹传讹,也能出口转内销。

这个信息变形的过程太典型了。

从网友玩梗开始,到自媒体跟风,到海外媒体跟进,再到国内媒体转载,整个过程非常形象地复刻了“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很多时候,它就源于一个普通玩笑。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些媒体都不愿意动动手指去查证一下消息真伪呢?

因为这些媒体账号背后的运营人员,工作不是挖掘真相,而是“新闻”的搬运工。

他们更在乎工作数据有没有达标。

而且这信息有来源背书,也有别的媒体参与,就算是假的,也能一起背锅。

更何况,这条假闻一看就有爆点。

中国短剧输出海外获得高额盈利,代表了“中国文化出海征服美国”的成功叙事。

帮助好莱坞演员提高收入,展现了大国实力与影响力,也能踩中很多人的爽点。

“底层保洁员逆袭成第一夫人”的爽文设计,更是映射出观众跨越阶层的欲望。

再加上特朗普的身份本来就自带流量,让这荒诞的短剧剧情显得更具有娱乐性。

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发它,因为谁先发谁就能抢到更多的流量,得到更多的话题。

他们可能还会觉得,现在别的号都发了,我们要是不发,不就亏了吗?

想起前不久看的电影《恶意》,里面也有一个很相似的讽刺场景。

起因是医院发生了一起双人坠楼案,死者一个是网络上颇有流量的抗癌小网红,另一个则是她的责任护士,而唯一的目击者、网红的母亲指控是护士把自己女儿推下楼的。

更刺激的是,网友很快扒出了这个护士的社交媒体,发现她喝酒、跳舞、泡吧、打扮、情绪不稳定,总之就是看起来夜生活很丰富。

于是很快,那种“深扒白衣天使另一面”的文章就开始漫天乱飞了,网友也开始网暴她。

看看,多么有爆点的案件啊。

放在现实里也很快会有各种媒体号跟进分析,然后站队、声讨、抨击。

电影里也不例外。

主角是个资深媒体人,她觉得线索太少,证据链不够完整,很犹豫要不要跟热点。

而她的老板,一个标准的商人,却一再追问“什么时候发”、“为什么要犹豫”、“别人都发了我们再不发就要错过这个热点了”。

后来,热点是追了,事件却也反转了。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当下舆论环境的现状。

流量至上的时代里,越来越多人为了流量和热点,忽视客观和真相。

有些媒体也难以幸免。

问题在于,新闻媒体具有监管的职责。

他们理应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深入、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来引导公众看待世界。

而不是为了流量和点击,一味迎合公众喜好,炮制有爽感、有爆点的猎奇新闻。

对普通公众而言,长期沉浸在这些真假难辨、充斥着情绪刺激的信息流里,也会影响判断和辨别能力。于是,我们越来越容易被立场和情绪裹挟,导致信息的真伪开始变得次要。

该怎么办呢?

无非是面对纷纷扰扰的信息时,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被情绪控制的大脑也冷静一会儿。

搞了个知识星球,名字叫【雷叔讲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资的思考。

还会有房产投资、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发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体等等。

现在发了一些专栏文章,都是公众号不会发的,现在进去都能看:


总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玩。

群里现在已经有1800个小伙伴了,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

我们已经拉了很多微信群了,还会线下组织吃饭、打网球等活动。

欢迎加入来扯淡聊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