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被反复炒作,屡禁不止。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告诉人民网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再次提交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的提案。

孙宝国表示,对于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地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建议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

“近两年,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其中也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了解和焦虑心理,恶意造谣、谋取个人利益,动摇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滋生不满情绪。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孙宝国说。

孙宝国表示,在食品安全的谣言中,也有不少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食品添加剂有害”等。“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群众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孙宝国说。

对此,孙宝国建议,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平台的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孙宝国提出,要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同时,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依靠科技创新持续提升食品质量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好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中华民族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结构,我们要率先研究、推进食品科技创新。”孙宝国说。

他谈到,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安全”与“健康”。传统食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味、营养、健康需求,就要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传统食品生产现代化;要依靠科技创新把经验变成科学,把手艺变成工艺,把人工操作变成智能控制,食品产业的现代化才会越做越好。

“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没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就无从谈起。”孙宝国指出,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人才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这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对于食品领域的人才培养,孙宝国认为,需要健全相关机制,有意识地培养满足食品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鼓励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车间里。

(责编:李昉、熊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