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3日,民政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大会。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强化对养老服务的监管,北京市近年来出台多项监管举措,并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制度。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累计网签合同数量已近6万份。同时,1.2万套智慧照护终端系统也落地北京市超500家养老机构。通过这些智慧终端,老年人家属可实时查看机构和相关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情况。针对选择旅居的活力老人,北京市还推动成立了旅居养老机构联盟,通过制定联盟公约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养老服务网签合同近6万份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17亿,占总人口的15.4%。随着老龄化趋势加深,规范养老服务的供给和监管成为解决银发族养老后顾之忧的关键。

从全国养老服务监管现状来看,多省份均已出台对养老服务的监管政策。以北京市为例, 在机构养老维度上,北京市正推行养老服务制式合同网签制度,并在养老机构内配备智慧照护系统。

具体来看,2023年3月,北京市启动养老服务制式合同网签制度,制式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监管机构的权利义务,限定养老机构收取老年人的预付资金不得超过月总费用的4倍。同时,网签合同还通过增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保证金专管账户、保证金查询方式等,防范大额预付费、非法集资等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北京市已累计网签养老服务合同5.9万份,基本实现了在院老年人全覆盖。

1.2万套智慧终端已投入使用

不仅是在养老服务合同签订上进行规范和统一,为更好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服务进行监管,北京市还开发了智慧照护系统。目前,1.2万套智慧照护终端设备已落地全市的500余家养老机构,这些终端设备可引导护理人员根据照护计划开展服务。

同时,经由此套系统,终端机采集的数据还可实时同步至北京养老服务网“家院协同”模块,确保养老机构履行服务协议。依托智慧照护系统,养老行业的主管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和老年人家属均可调阅机构的实时服务情况。

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内,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智慧终端。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前和护理后,都会在智慧终端点选相应模块,确保服务过程被记录监管。

作为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方,北京康养集团诚和敬公司总经理邓发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白纸坊养老服务中心内已安装15台智慧终端设备并投入使用。借助这一终端系统,服务中心可为每位老年人匹配照护计划,并实现照护数据的实时记录传输,全过程记录照护服务,确保对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真实性。

制定联盟公约强化旅居监管

除了通过全过程监管让家属放心,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问题同样是监管的重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为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运营,面向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和养老机构的安全检查小程序也已上线。该系统可根据派发任务自动生成检查清单。检查人员可使用“小程序”到每个点位逐项核查、拍照上传,生成带经纬度和时间水印的照片记录,确保检查真实有效。

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民政部门还可通过跨部门数据对接、安全检查小程序现场检查、机构服务过程数据监测等方式,全面评估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健康度”,形成“健康度”指标,同步在北京养老服务网展示。北京市民政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北京市已有10700家次机构依托安全小程序完成自查整改月报,自查并整改风险隐患921项。

此外,针对老年人在旅居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养老服务不规范、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北京市还依托养老行业协会,推动成立了旅居养老机构联盟。并通过制定联盟公约、明确服务标准等方式,强化旅居养老服务监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