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9日)从司法部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四地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共办理案件7.9万件,标的额6000亿元,占全国标的总额的52%;办结涉外案件2251件,占全国涉外案件数的72%,涉外标的额1376亿元,占全国涉外标的总额的69%。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介绍,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2年印发文件,部署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将北京市打造成为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上海市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打造成为联动香港和澳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海南省打造成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面向世界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初具规模。

据介绍,目前试点地区均开展了国际商事仲裁体制机制改革,仲裁机构改革为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法人。仲裁规则不断完善,形成仲裁规则融入国际化、引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下一步,试点地区将在互联网平台经济纠纷仲裁、新产业新业态的经济纠纷仲裁领域,率先探索制定仲裁制度规则 ,开辟国际仲裁新赛道;推动建设“一带一路”仲裁联盟,努力引导形成“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纠纷应当由“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纠纷解决机制来解决的理念和实践。

(总台央视记者 李可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