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462家设有停车场的商场日前全部推出停车缴费“纯净码”,这一举措赢得不少网友点赞。所谓“纯净码”,即车主只需完成“输入车牌号”“点击缴费”两步,全程耗时10秒左右就可离场,大大提升了缴费效率,有效落实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要求。

  扫码消费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可以帮助经营者节省人力,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但是,一些消费场景的扫码已远远超出服务属性,带上强制色彩。如在扫码支付停车费时强制消费者加入会员,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手机号、位置等个人信息,抑或直接跳转广告页面,让人不胜其烦。“扫码就办”成了“扫码才办”,烦琐的操作不仅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消费体验,而且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给消费者扫码层层加码,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违反了上述规定。

  除了明文规定,多个地方也开展了专项行动来加强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但类似行为仍屡见不鲜。部分经营者是为了掌握用户信息,更精准地进行广告投放,增强用户黏性,把数据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但也有唯利是图者,向不法分子出售个人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针对这一问题,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要打好现场执法、约谈指导、普法宣传、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等“组合拳”,畅通举报和纠纷调解渠道。不同消费场景涉及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个人信息也涉及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等不同环节,因此要建立联合执法和监管机制,线上线下联动、前端后端合力,全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经营者要意识到,扫码是一种服务方式,不能以此为理由设置不必要、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要自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并承担起消费者信息保护的主体责任,避免信息泄露、丢失、滥用等安全隐患。对于不接受扫码的消费者,应当积极提供其他服务途径,靠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流。

  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是否要以让渡个人信息来换取便利?该让渡到哪个程度?点击“同意授权”前,这些问题值得考虑。强制采集个人信息是一种霸王条款,必要时应坚决拒绝。如因扫码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可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一环。只有筑牢扫码消费安全屏障,才能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上海市自去年7月起开展停车扫码领域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纯净码”从首批64家商场覆盖到目前400多家,可见整顿乱象决心之大。期待“纯净码”的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广,成为餐厅、酒店、景区等消费场景的常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