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时:切记凉水、沸水下锅都不对!记住这3点,鸡蛋轻轻一敲就脱壳
鸡蛋,也称鸡卵、鸡子,不仅美味好吃,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据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也是最早食用鸡蛋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期,古人们就已经以鸡蛋为食了。
鸡蛋不仅好吃营养,还适合各种烹饪方式,一般常见的就有水煮的,煎的,炸的,红烧的,茶叶煮的,卤的等等,即可热炒,也能凉拌,甚至煲汤的时候,淋入适量的蛋液,会让汤味更鲜更香!
不过要说起这鸡蛋的众多做法中,相信水煮蛋一定是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的做法,很多人都觉得做水煮蛋非常简单,只需要把鸡蛋放到水里煮熟就可以吃。
但是煮熟之后您就会发现这样直接煮出来的鸡蛋,鸡蛋壳和鸡蛋之间特别容易粘连,每次剥好的鸡蛋坑坑洼洼的,看起来就特别的没有食欲,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我们煮的不够熟吗?还是这鸡蛋有什么问题?
其实在做水煮蛋的时候,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在煮的过程中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下面我就回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的制作水煮蛋,做好的水煮蛋非常好剥壳,蛋壳轻轻一碰就掉。
首先先把买回来的鸡蛋用清水洗净,鸡蛋表面上会有一层粘膜,这层粘膜是保护鸡蛋内部不受空气污染,但是同样也会有一些细菌,甚至是鸡粪粘在上面,我们将其洗净之后,放在一旁备用。
接着起锅烧水,锅中加入清水之后,往里面加入一勺白醋,别看只有一小勺白醋,但它却可以解决鸡蛋不好剥壳的问题,鸡蛋的蛋壳材质是碳酸钙,而白醋中的醋酸和碳酸钙发生反应之后,就可以让蛋壳和蛋清产生间隙,在剥壳的时候就不会互相粘连了。
之后开火烧水,很多人煮鸡蛋的时候都会纠结于一点,鸡蛋到底是冷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若是冷水下锅,鸡蛋随着水温慢慢升高,那么煮制的时间就会过长,鸡蛋失去了嫩滑的口感。
若是开水下锅,由于水温过高,鸡蛋下入锅中的那一刻,蛋壳就会炸裂开,煮出来的鸡蛋。就会出现蛋液漏出的现象。
所以在煮鸡蛋的时候冷水下锅,开水下锅都不对,正确的方法是在水温升到40度左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在烧水的时候锅底开始轻微的冒小泡泡,这个时候将鸡蛋放进锅中,让鸡蛋和水一起被煮开。
从水开之后即食煮5分钟,之后关火不要将鸡蛋捞出,让它在沸水中浸泡3分钟,泡好之后捞出过一下凉水就可以剥壳了,最后过冷水这一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快速给鸡蛋降温,在鸡蛋内部收缩的同时,蛋壳却无法收缩,这就让中间的间隙增大,剥壳的时候就更加简单轻松了。
拿起一个鸡蛋,在桌子上轻轻一磕,顺着磕破的地方稍稍拉扯,蛋壳就可以瞬间脱落,非常轻松,一点都不会粘连,由于鸡蛋被醋水煮过不仅好剥壳,白醋里面的醋酸还有着去腥增香得作用,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仅嫩滑好吃,还没有腥味。
那我们来回顾一下三个小技巧:
第一:水温四十度放入鸡蛋
第二:煮鸡蛋的水里加一勺白醋
第三:水开后煮五分钟,焖三分钟,过凉水
牢记这三点,下次您做水煮蛋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小方法,保证做出来的鸡蛋嫩滑好吃,还能快速剥壳。
当然鸡蛋并非这一种吃法,煎鸡蛋,蒸鸡蛋,炒鸡蛋,炸鸡蛋,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窍门,每一种做法都很好吃,那您是否清楚鸡蛋究竟存在着哪种吃法,可以让人体对其营养的吸收达到最为彻底的程度呢?
依据营养学家所做出的深入分析,水煮蛋这种吃法人体能够吸收大约 98%甚至以上的营养物质;然而卤蛋以及水煮荷包蛋在这方面则是大约 95%左右;炒鸡蛋和煎鸡蛋更是只有 91%;至于炸鸡蛋,则仅仅只有 81%罢了,更别提生吃鸡蛋了,其营养吸收程度大约处于 30%至 50%之间。所以在吃鸡蛋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水煮这种方法,不仅简单健康,营养吸收还更好。
有些朋友之所以选择其他的烹饪方式不是因为做不好水煮蛋,而是相比较其他方式烹饪可以放各种调料,水煮蛋都是鸡蛋的原本味道,吃起来多多少少会有些腥,若是挑到了品质不好的鸡蛋腥味儿还会更重,而这种腥味即使喝茶喝咖啡都压不下去。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挑到品质比较好的鸡蛋,只有香味没有腥气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鸡蛋品质是否好,主要是看它的新鲜程度,越新鲜的鸡蛋腥味就越少。
那我们怎么样分辨鸡蛋的新鲜程度呢?
1. 水浮法:将鸡蛋轻轻放入一杯盐水中,新鲜的鸡蛋会沉到底部并保持直立,而不太新鲜的鸡蛋可能会倾斜或浮到水面。
2. 摇晃听声:轻轻摇晃鸡蛋,新鲜的鸡蛋内部结构紧密,摇晃时声音较小,不太新鲜的鸡蛋由于蛋黄和蛋白分离,摇晃时声音会较大。
3. 观察蛋壳:新鲜的鸡蛋蛋壳较为光滑,没有裂纹,而不太新鲜的鸡蛋蛋壳可能会有裂纹或污渍。
4. 打开观察:新鲜的鸡蛋打开后,蛋黄饱满,蛋白粘稠,蛋黄和蛋白界限分明;不太新鲜的鸡蛋蛋黄可能会扁平,蛋白会变得稀薄。
5. 闻气味:新鲜的鸡蛋闻起来没有异味,而不太新鲜的鸡蛋可能会有轻微的异味。
最后一定要看下生产日期,这是最简单的,生产日期比较近新鲜程度肯定更高,日期比较久,那新鲜程度就会差,腥味自然就会更重了。掌握了挑选和制作的方法,水煮蛋也能吃出好滋味。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