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对上汽、比亚迪和吉利的反补贴调查迎来最新进展,欧盟宣称这三家公司目前未提供足够的信息。然而,实际上欧盟委员会要求中国车企提供的大量信息,甚至包括电池配方等一些商业机密。

去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调查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是否接受了扭曲性补贴并需要征收额外关税,调查时间最长可达13个月。欧盟委员会可以在调查开始九个月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最新的消息是,欧盟委员会警告三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称它们没有为其反补贴调查提供足够的信息。在过去的数年里,欧盟已经多次使用“未提供足够的信息”的“话术”,来对付不同行业的中国竞争者,为实施严厉的罚款铺平道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施永红明确表示,不能排除欧盟委员会可能会诉诸贸易防御术语中所谓的‘现有事实’来抬高补贴幅度。

面对欧盟的“警告”,上汽集团明确表达了其立场:我们配合欧委会,已经按照WTO和EU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指出的是,诸如电池的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应该不属于该范畴。这一态度得到了中国驻欧盟商会的支持,商会表示不合作指控毫无根据,企业已参与多轮调查问卷并协助现场检查。

其实,反补贴调查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已经让欧盟“坐立不安”。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0万辆,同比增长3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车的全球热销,有力支撑了我国整车出口首次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以涉及此次反补贴调查的上汽集团为例,2023年上汽海外销量已经达到120.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近92%,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近24%。欧洲市场是上汽最重要的海外区域市场。2023年,上汽就在欧洲销售了24万辆汽车,新能源车占半数。上汽首款全球车MG4 EV,一款车型在欧洲销量就达到10万辆,并历史性地锁定了欧洲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目前,上汽一家企业的销量就占到所有中国车企在欧销量的八成。

1885年全球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的诞生,至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这期间,汽车经历了流水线、工业化、多样化发展,成功带动钢铁、橡胶、石化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成为现代工业的“皇冠”。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皇冠”一直戴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头上。但随着近年来全球汽车拉开电动化、智能化大幕,中国凭借四十年的产业积累,已经登上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顶峰,并将这一优势输送到全球,积极引领整个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未来,类似此次欧盟反补贴调查的挑战无法避免。面对广阔的全球市场,中国车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是必由之路,需要充分研究市场特征和政治环境,并积极推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等本土化举措为海外业务构建“护城河”。当然,归根结底,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战略,积极寻找并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创新技术、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残酷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用实力说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